绕路偷袭的危险,曹操是心知肚明,正因此战困难重重,自己才要亲自指挥,从而激烈三军士气,一举拿下敌巢-柳城!
夏侯惇、夏侯渊、徐晃、张郃……虽说骁勇善战、忠心耿耿,却没有随机应变之才,也无法掌控整个战局,说白了,他们只是强悍将领,而不是优秀统帅,挑不起如此沉重的担子!
唯一能够分忧的人,又隐居深山不出了,无奈之下,曹操只能亲自统军,上阵与敌人搏杀了,心中落寞之情,言语难以表达,当然了,奸雄文韬武略,战术也是相当精妙的!
夏侯惇,夏侯渊统领十万人马,沿着辽西走廊一线,大张旗鼓的向前推进,让乌丸人错误的认为,曹军的主攻方向吗,依旧是大小凌河一带,这就是疑兵之计!
与此同时,曹操带着程昱、刘晔两位谋士,徐晃、于禁、张郃、高览四员大将,以及八万精锐人马,再携带一个月的粮草,向北出卢龙口要塞,绕路去偷袭柳城!
八万将士是精挑细选的,分成一万骑兵、一万弓兵、两万步兵,这是与敌交战的主力,乌丸、鲜卑皆是游牧民族,以骑兵对骑兵是最好的了,可是白狼河谷太狭窄了,大队骑兵难以通过,一万人就是极限了!
其余四万人皆是辅兵,负责铺设道路、运送粮草,一旦与敌人发生决战,他们可以做为预备队,可是与四万精锐相比,战斗力就差上许多了!
临渝作为曹军大本营,囤积着无数的军械、粮草,乃是三十万将士的生命线,自然要紧密的守卫住了,否则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张绣、高顺、蒋奇各领三万人马,布防在旧燕长城一线上,从东、北、西三个方向,牢牢的护卫临渝大营,又修建了数百座烽火台,以免敌军前来偷袭,可谓是万无一失!
有了三路大军守卫,临渝非常的安全了,只有毛玠、李典、乐进三人,统领着两万人马驻扎,还有五六万工匠、民夫,负责为大军搬运粮草,至于临渝的南面吗,乃是一片茫茫大海,根本不需要防守的!
“萧郎、奉孝,此番战略安排,你们以为如何……嘎嘎!”
分兵派将之后,曹操习惯的问了一句,想听听萧逸、郭嘉的意见如何,结果发现两边空空荡荡的,心中不禁一阵的失落,没有了一文一武、左膀右臂,自己还能无往不胜吗?
开始大决战了……哈哈!
深夜-中军大帐之内,灯火通明,亮如白昼,曹操、程昱、刘晔、夏侯惇、夏侯渊、徐晃、于禁、张郃……二十余名文武大员,正在商议出兵的数量、路线,以及具体战术!
一张地图挂在面前,标注着‘两辽’的山脉、河流、城池……上面还多了一条细红线,正是刚刚完工的‘奉孝渠’,通过这条蜿蜒的水道,军械、粮草不断运送过来,大军的后勤不必担心了!
凭心而论,‘挖掘沟渠,以水运粮’绝对是一条妙计,沟渠每向前挖掘一步,曹军势力就推进一步,如果连接上大、小凌河,再挖掘到‘汉四郡’,那么两辽一带的城池,也就不战而下了--这就是泰山压顶,以拙破巧!
问题是,步步为营虽是好计,却也太耗费时间、精力了,一百八十里的‘奉孝渠’,大半利用了自然水道,四十万军民日夜赶工,还挖掘了两三个月之久,累死的工匠、民夫有几千人呢!
从临渝到柳城五百多里,沿途山脉纵横、丘陵起伏,土质相当的坚硬,有高明的工匠估算过,以曹营集团现在的力量,要想挖一条沟渠过去,短则三年,长则五载,还要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
秦修长城十余载,奴役民夫数百万之众,累死者超过了半数,国力几乎消耗殆尽,却恩泽子孙两千余年……这就证明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大工程,纵然是代价惨重,也是值得去做的!
‘奉孝渠’一旦彻底完成,对两辽地区的军事、政治、运输、灌溉……将会带来巨大影响,真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曹营投入再多人力、物力、财力,那也是值得的呢!
这样的利国利民之举,却没能继续挖下去,并非奸雄的智慧不足,也不是魄力不够,相反的,曹操也想弄一些大工程,让自己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真正阻挠住他的,却是一个时间问题!
曹操没有三年五载,甚至连一年时间也没有,他必须在入冬之前,消灭乌丸人、鲜卑人、公孙家族,结束两辽地区的战事,否则的话,只能罢兵议和了,因为后方不稳呀!
其一,江东、荆州、汉中、益州四镇诸侯,对中原之地虎视眈眈,一旦曹军长期陷入两辽战场,他们很可能联合起来,从背后偷袭许昌城,那时候曹军回援不及,情况可就糟糕了!
刘璋、刘表、张鲁虽是无用之人,刘备却野心勃勃,颇有枭雄之姿呢,很可能穿针引线,组成一个诸侯联盟,孙权也是年轻有为,完全掌控了江东六郡,时刻准备出兵复仇!
其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着天下大义的名分,这也是曹氏崛起的原因之一,可是曹军北伐一年有余了,朝廷中无人坐镇,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
许昌城传来消息说,一些汉室的死忠之臣,私下里招募死士、打造兵器,准备趁曹操不在之际,发动一场宫廷政变,把小皇帝从宫内抢出来,而后逃往荆襄九郡一带,号召天下臣民,共同讨伐曹贼!
以上两大隐患,让曹操寝食难安,必须的速战速决,回去坐镇朝廷,把反对自己的政敌们,一个个斩尽杀绝,而后挥百万雄师南下,荡平其余诸侯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