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庐州距离凤阳和九江都不算远,哪里紧急可以增援哪里,所以黄得功依然得到了朝廷的信重。
得到了朝廷的圣旨,黄得功不敢怠慢,匆匆命令部将马得功和田雄等人,召集军队准备增援浦口。
黄得功原本就有军队近两万人,坐镇庐州半年以来,又招募了大量的士兵,军队扩充到三万。
留下五千军队守庐州,黄得功带领大军两万五千人向浦口开去。于五月初三到达江浦县。
博洛四月二十九日攻下凤阳之后,开始分兵攻打凤阳下辖各州县,临淮、怀远、定远,滁州各州县先后陷落。有凤阳屠城的先例在,清军所到之处,各州县守军皆不战而降。即使州县地方官不愿投降,当地的乡绅也会勾结明军将领,献城而降,为的是免遭清军的荼毒。
对于投降的州县,博洛给于了优待,禁止属下士兵劫掠百姓,同时委任投降的官员或者有名望的乡绅为州县官员,改编降军为绿营兵。
一番攻取之后,博洛属下的军队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迅速膨胀了起来,绿营兵扩充到三万余人,其中大半都是新投降的明军。
五月五日,博洛统率大军到达江浦县,和黄得功的军队对阵。双方兵力相差不多,博洛有五千八旗兵为中坚,黄得功也有两千家丁为依靠,双方刚一交战,竟然战了个势均力敌。
黄得功有江浦县城为依靠,在县城北高岗上列下军阵,博洛派军数次攻打,竟然不能打破黄得功的军阵,双方就这样对峙了起来。
就在博洛一筹莫展之际,一个绿营兵将领站了出来,言说他有主意可以对付黄得功军,让博洛大喜过望。
崇祯四月二十九日,满清豫亲王多铎带领清军八万人抵达扬州之北二十里扎营。由于固镇、泗州等地明军的抵抗,使得清军比另一个时空迟到了十多日,这也给了扬州城较多的准备时间。
同一天,贝勒博洛带领一万五千偏师攻陷了凤阳城,凤阳守军经过短暂的抵抗最终被八旗兵杀上了城头,守将不敢再抵抗率军投降,大明凤阳知府任民育于城陷落之时自尽,选择了为大明尽忠。
打破凤阳之后,清军对凤阳进行了屠城,满城百姓被杀数万人。然后博洛并未在凤阳久留,而是分兵攻去凤阳府下辖各州县,向南下攻打滁州,直逼长江。
凤阳距离南京不到四百里,是大明的中都。扬州被围,中都陷落,一支清兵径直向浦口方向攻来,立刻使得南京朝廷一片恐慌。
“平南侯陈越坐拥十多万大军,却让满鞑攻破了中都,真是无能之辈,陛下应该下旨撸夺其兵权,另派能臣统兵。”立刻有言官上折弹劾陈越误国。
“眼下正是危难之际,扬州又是江北重镇,平南侯虽然有十多万军队,可却无法兼顾江北如此大的地盘。凤阳失守并非平南侯之责,临阵换将更是兵家大忌。”也有有见识的官员为陈越说话。
朝廷之上,群臣争议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崇祯呆呆的坐在龙椅上,内心深处生出一片绝望。从北京逃到了南京,肩上负着丢掉祖先寝陵和江山社稷的罪责,实指望能够东山再起中兴大明一雪前耻。谁曾想到,来到南京不过一年的时间,好日子没有过多少时间,又已经面临当初北京时那样的绝境。
南京之西长江上游,左良玉不听朝廷调遣私自带领大军已经逃到了九江,闯贼在后面步步紧逼,而闯贼之后更有数万清军八旗兵。长江上的局势岌岌可危,九江随时都有失陷的可能。崇祯已经下旨命令忠义侯陈江河停止前往九江,就地在芜湖组织防线。
九江的明军数量已经够多了,左军加上督师袁继咸的江西兵,足足二三十万的军队,若是这么多人还抵挡不住闯贼和满鞑,再加上陈江河的几万京营也无济于事。
九江的形势一日数变,没想到那里还未明朗,另一支清军竟然攻破的凤阳府,距离南京只有三百多里的路程。而自己给与重望的陈越,却被清军围在了扬州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