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二章 拜师

寒门栋梁 何时飞雨 2885 字 10个月前

你考试的文章本官看了几次,却是很是不同,见解独到,在这次考试中你的文章可谓独占鳌头。

但本官看你毕竟还很是年轻,断不可滋生傲慢之气。你应该知道,这天下可是有很多的才子,明年春闱更是会有很多才子要参加考试。据本官所知,现在国子监读书的柳开先文章出众,算你一个对手。

江南更是人才济济,有个叫唐寅的人风头日盛,才华出众。现在就有传言说明年的状元非他莫属。还有个名叫徐经的人,也算是个才子。

更有广东一带的伦文叙,都是早已憋足了劲要在明年考试大展拳脚,考中状元。

周致,在本官看来,你却有明年争夺状元的本领。我大明的状元每每都是出在南方,周致呐,本官对你就寄予希望,明年你若是能考个状元出来,那可真是要名动天下,让天下人知晓北方人其实不比南方差,也算是为北方士子争口气吧!”

杨廷和虽说是南方人,他能有这样的说法,能有这样的胸怀,也就足以说明他是胸怀天下之人。像是这样的人,未来不能有很大的成就也实在说不过去了。

这是此时周致的想法,至于明年自己考中状元,这样的想法不能说周致没有,但想法却没有多么强烈。

在现在周致想来,明年春闱自己能考中进士,最好能弄个庶吉士,那未来的前途可就更加光明了。能顺利做了官,凭自己在后世的见识,就能为大明百姓们做出更多的事情。

面对杨廷和的希望,周致只能是频频点头,说道,“学生尽力而为,争取不让恩师失望!”

“好!日后遇到什么困难,自可来寻本官,本官定会全力相帮。”杨廷和说的很是真诚。

只是这一句话,杨廷和和周致之间的关系就拉近了不少。

、、、、、、

从杨廷和的会客厅出来,范进等人还在外面等着他。对于刚才杨廷和和他说了些什么,众人都没有问。

反正是大家都考中了举人,这就是无比高兴的。回到客栈,歇息一夜,明日便启程回家。

通州知府的工作干的真是不差,他可能与生俱来就有巴结领导的本领。他把杨廷和住的驿馆装饰的可谓富丽堂皇,各种生活用度一应俱全,而且都是高档货。在一间硕大的房屋里,安放了一张长有丈余,宽有五尺的崭新木桌。桌上摆放着一些书册和两摞厚厚的纸张。

砚台和笔架都是名贵之物,最重要的是在桌上摆放的茶盏引人注目,一张宽大的太师椅上坐着的正是杨廷和。

杨廷和这些日子着实累了,乡试考试了九天,杨廷和一直在考场盯着,而考试之后是阅卷,阅卷自然也离不开他。三千多名考生,杨廷和虽说没必要将每一份试卷都过目,但经过阅卷官们筛选出来的五百余份试卷,他都要认真看上几次。

尤其是张榜之后,前来拜师的人络绎不绝,杨廷和都要和他们一一见面。这不,现在到了深夜,拜师的人竟还剩下八个人。

“庆都县学生周致见过恩师!”周致朗声道,随后便是朝杨廷和深深一躬。随后是范进等人的声音,都是见过恩师。

他们八个人的名单杨廷和早已看过了,知道这里面有周致。他和周致早已相识,周致这个年轻人早就给他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印象。尤其是现在的内阁首辅刘健还有内阁成员李东阳对周致很是看好,这让杨廷和也就有了和周致亲近的想法。

周致在做太子伴读的时候,周致搞出来的什么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以及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之类的学说,当时的朱厚照还真是难为了杨廷和。不过杨廷和毕竟很有些先进思想了,他对周致也就不像李东阳等人那般感觉大惊小怪。

不过杨廷和一直很奇怪,周致小小年纪,而且是个乡下人,为何就有了这般见识?

一句话,周致在他心里是个了不起的人,他认为周致应该前途无量。

这次乡试无论从哪个环节都是公正公平的,最后的结果更是让杨廷和吃惊,第一名竟然是周致。

人才,这绝对是稀有的人才。

不过现在杨廷和是老师,自然在周致等人面前表现的很是庄重,一丝不苟,不苟言笑的模样。一双布满了血丝的眼睛在周致身上匆匆扫过,而后将目光却是落在了周致身后的范进车朗等人身上。这些人年龄不一,可他们竟然一下子都考中了举人,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要知道,庆都县是个小县,每次乡试考中举人可谓寥寥无几,有些年头可能还是白点。可这八个人都是庆都县的,而且都来自高昌镇,如何让人不惊。

甭说这是北方,科举本就不发达,就是到了南方,这样举人扎堆的情形也是不会出现的。

这次乡试没有半丝徇私,更不可能泄露考题,可这样的事情却愣是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