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皇后那张绝美的脸颊又重新转为和蔼,说道,“本宫的皇儿爱玩闹了一些,心思也野了一些,在日后陪伴他读书之时,周致秀才还需慢慢感染他。”
显然张皇后对朱厚照还是有几分了解的。
周致点头答应。
从明天开始周致就是太子伴读了。在周致想来这自然是一件苦差事。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正如皇后所说,太子的侍讲是杨廷和董越还有李东阳,他们三人的才学的确要比国子监的先生高一些。自己也会因此和他们三人有了接触,这对自己日后的考试,还有为官想来定会有益。
辞别了张皇后和李东阳,周致就从坤宁宫出来。
引他出宫的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太监,名字叫高忠。这高忠日后便要每日早早的去国子监接了周致,而后再把周致带到太子朱厚照的东宫。
高忠是个很会说话的小太监,他显然对周致很尊敬。
也难怪了,但凡是能和皇后靠上点而边,能接近皇后的小太监哪一个不是伶牙俐齿很聪明的人呀。高忠自然能看出张皇后很喜欢周致,这周致现在虽说还只是个秀才,但未来定然是前程不可限量。
自己比周致还小,和周致搞好了关系,说不准等周致日后飞黄腾达了,自己还能沾上周致的光哩。
这年月,尤其是在皇宫,多个朋友多条路,有时候可能就是因为不经意间结交的朋友,能让人死里逃生呐。
周致到了夜里酉时末才回到国子监。齐彦武此时早已心焦不已,他想若是再等上半个时辰周致还不回来,他便要去客栈寻大嫂寇沛涵,让大嫂寇沛涵进宫去扫听消息了。
大嫂寇沛涵有太皇太后赐给的腰牌,他能随意出入皇宫。虽说现在宫门早已闭了,但大嫂进宫还是会很简单的。
好在周致安然归来,齐彦武自然喜出望外。至于周致在宫里都遇到了什么事情,齐彦武并不打听。他只是看到周致宛然无恙,一颗心就安定下来。这便是齐彦武的聪明之处了。
刘文焕和何景明都是读书刻苦之人,到了亥时从彝伦堂读书归来,就急急的来周致的房间打听周致。
周致一声长叹,“唉!命苦呐,今日是皇后让小弟进的宫,皇后是要小弟做太子伴读的。”
两人闻听,诧异羡慕不已。随后却是想到,这周致真是得了便宜卖乖,做太子伴读还说命苦,这还有没有天理呀?若这也是命苦的话,我们倒是愿意一辈子命苦。
周致怀着激动崇敬的心理,见过了李东阳。李东阳的一双老眼其实早就把周致上下看了个详细。因为皇后有把周致留在太子身边的想法,所以李东阳事先也做足了功课,对周致的过往有了不少的了解。
李东阳得知周致只是一个乡下读书人,但就是这个乡下人却屡屡弄出很大的动静。在白岳村,在庆都县,以及庆都县周围的地方,周致都有很大的名声。他得到了保定知府彭泽的欣赏,更是得到了杨一清的青睐,收为学生。
在国子监就更不用说了,周致的很多学识和思想就是连李东阳都甚为惊奇,从未听说或是见过。
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周致是杨一清的学生,在李东阳看来,既然杨一清能看好的人,那断然就不会错。要知道,李东阳和杨一清关系匪浅。在整个大明朝廷,若说李东阳关系最好,最为知己的人那就莫过于杨一清了。
所以杨一清朝皇后淡然一笑,道,“皇后,微臣已对周致扫听了一些,此人读书刻苦用功不说,还很有心计,学识匪浅,许多学识就是微臣也未曾耳闻,俨然是十分先进的。
我大明泱泱大国,可必定也是要向前发展的。在微臣看来,这周致就是年轻人的楷模,是年轻人的代表。
还有,周致的人品微臣也已扫听的很清楚。刚才周致和皇后您说话,周致的言谈动作,微臣也在细心观察,微臣以为很是得体。所以微臣以为此人是陪伴太子读书的最佳人选。”
皇后轻轻点头。
周致早已愣住。
不是说要自己陪伴太子朱厚照玩耍吗?自己可是没有那个闲工夫。可现在怎么又改成陪伴太子读书了?
陪伴太子读书,那就是太子侍读了。我周致一个乡下的穷秀才如何就有了这样的境遇?
要知道,太子侍读都是一些皇亲国戚的子嗣,并且才学和人品都要上佳。即使偶尔会从民间选拔太子侍读,那也是民间出类拔萃凤毛麟角的人。
周致的心情不禁越发激动。
可随后周致又想到,太子侍读固然是好的,可那也要看太子是谁呀?自己陪伴的可是大明历史上鼎鼎大名,而且名声很臭的朱厚照啊。
朱厚照的未来是玩乐残暴,不务正业的一生。自己陪伴他读书,那日后他的名声臭了,朝臣和天下的百姓还不是要把很多罪责归咎在自己身上?
伴读没有伴好呗!
所以这个太子侍读貌似还真是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