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按照程敏政和杨廷和事先说好的,杨慎是可以在年前就来国子监读书的。可杨慎去年才只有九岁,天气寒冷,他又得了风寒,所以才拖延到现在。
不过,杨慎来国子监读书其实他也很够资格。早在去年,杨慎仅仅九岁,就考中了秀才。在四川新都一带素有“神童”之称。
国子监祭酒程敏政随后就介绍了杨慎和大家相识。杨慎昂首阔步,煞有介事的登上讲台。他的个子很小,此时站在台上,也只能勉强被明伦堂里坐在后面的人看到。
杨慎朝众人一拱手,脆生说道,“杨慎见过各位学长!”
随后微微躬身。
他这样的态度其实也无可厚非,这也算是初来乍到对众人的一种尊敬了。其实好像也只有杨慎有这样单独被程敏政介绍的待遇。像是寻常人等来了国子监,在典籍厅登记之后,便会混入众多的监生之中。至于和众人相识,那只有日后慢慢来而已。
后面坐着的“京城四少”,现在只有三位大少爷了。蔣伦被太子朱厚照赶回家后,需要在家反省半年,此时自然还没有来国子监。
徐奎壁、郭勋和柳开先顿时一阵讪笑。
尤其是徐奎壁和郭勋,他们是勋戚,哪里会把小小的杨廷和看在眼里?即使他们知道杨廷和是太子的老师,但太子的老师可不只是杨廷和一人。像他们的父辈根本就没拿杨廷和这样的人正眼相看过。
徐奎壁甚至站起身,笑道,“祭酒大人,我们国子监真是越来越差劲了,什么时候也能让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来读书了?真是可笑之极呐!”
随着他的带头,明伦堂里很多监生都齐齐说道,“是呀,一个小孩子也来国子监读书当监生,这不是要败坏我们国子监的名声吗?”
让周致感觉好生奇怪的是国子监本来与外界是少有接触的,可周致夫妇二人干掉李广,为民除害,为朝廷除害的消息只是正月二十二一天便传播开来。
大家看周致的目光都与年前很不相同,充满无比钦佩。当然了,这里面也不乏有嫉妒之人,像是“京城四少”里面的柳开先、徐奎壁等人。
不过郭勋好像对周致的态度有了不小的转变。可能他老爹郭良真的好生教诲了他一通。因为这件事情郭良也是参与其中,受到皇上的训斥。所以郭勋在周致跟前竟然少有的带了一张笑脸。
他竟然很是套近乎的称呼起周致为兄弟,这让周致心下很是不解。按照历史的发展,郭勋是未来的武定侯,后来又封国公。可这家伙挟恩宠,揽朝权,风光一时。也算是大明朝廷的一个祸害了。
不管他日后如何,现在既然郭勋主动靠近自己,那自己就在小心提防之余,和他融洽相处。毕竟在这京城之中,自己的人脉很少,能多结识相交些人对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坏处。
当然了,周致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并不是很在意。今年是大比之年,秋闱考试算下来也不过还有七个月的时间。周致今年就是要打算考中举人的。毕竟恩师杨一清对自己寄予了很大希望,让自己来国子监读书,如果在这里读书没有起色,那如何对得起杨一清啊。
再有,自己今年也有十八岁了,十八岁的年龄考中举人,在大明历史上这样的人为数不少。自己能尽早的进入大明官场,尽早的锻炼,光耀门楣不说,为朝廷为百姓才能多做出些事情。
况且,在这国子监里,很多人的出身比自己要好上很多,像是柳开先等人,他们现在早就是举人了,却是在读书作文上都一点儿也没有放松,那自己又有何理由不发奋努力呢。
总之,现在就是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读书作文上,努力再努力。
这样的日子过的很快,转眼就进入大明弘治十一年的二月份。这一日周致和往常一样去明伦堂听诸葛后先生授课。
在上课伊始,国子监祭酒程敏政却和一个年约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并肩而行,那中年男子身后还跟着一个年约十来岁的男童。
男童头上戴着一顶青色方巾,穿着长袍。模样十分俊俏,走路也是有板有眼,一副文绉绉,俨然小大人的模样。
诸葛后见到那中年男子,便急急的上前施礼,“见过杨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