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四章 大武是谁?

寒门栋梁 何时飞雨 2407 字 2024-04-20

这样的事情周致只是叮嘱了几句齐彦武。其实他对齐彦武还是很放心的。齐彦武跟了他这么久,他本来就很懂事,现在更是很知轻重,不会胡乱惹是生非的。

三人吃完了早饭,周致便和刘文焕急急的去广业堂上课。今日授课是的司业诸葛后,诸葛后不止是对《周易》的造诣深厚,他对《春秋》也有独到的见解。周致的本经是《春秋》,正好可以认真听课,丰富自己。

路上正好碰上了何景明。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日子周致认识了何景明,还和何景明走的很近。这何景明很是谦逊,平时脸上总是带着一种微笑,让人很容易接近。不过,他也不是那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相反,何景明恩怨分明,嫉恶如仇,很有一颗正义之心。

在后世周致自然听说过大明时候的何景明。何景明是信阳人,比周致还要小一岁。他现在虽说也是个秀才,但才学比周致却不浅。

在后世,周致知道何景明是大明“前七子”之一,和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说起来,明朝的“前七子”周致认识两位了,一位是眼前的何景明,自不必说。另外一个则是周致在万县参加府试的时候,遇到那个“浚川先生”王廷相。至于李梦阳,自然是“前七子”中名气最大的一位,周致就常常想,不知此生能否和他有缘相识。

周致、刘文焕和何景明进了广业堂,坐在了最前面的位置。时间不长,诸葛后进来,就开始了他的授课

诸葛后虽说年龄很大了,但仍然是那般激情,授起课来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讲了差不多一个时辰,仍然还是兴致不减。

正在这时候,突然听到院里传出一个暴戾的怒吼,“这国子监真不是个好地方,这雕像矗在这里,真是碍手碍脚!”

“大武哥哥,你不能这样说呀,雕像早就矗在那里了,难道你能让国子监的人将它移动到别处吗?”清脆响亮的声音。

说这话的人俨然是小李凤。

今年的冬天比往年要冷上很多,刚刚进入十一月,京城便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四场雪。前三次的雪下得并不是很大,可这一次却是鹅毛般的大雪裹挟在凛冽的寒风里,整整下了一夜。

第二日刚刚到了寅时末,周致便悄然起身去彝伦堂刻苦读书。大雪仍然在飘洒不停,周致刚一出屋门,便感觉一阵阵刺骨的冷风朝自己的脖颈里面钻,刺激着四肢百骸,他不禁一连打了好几个冷颤。

娇妻涵儿在周致出行前,就和娘亲周何氏为周致准备了厚厚的冬衣。家里现在的日子好过了,周致的冬衣都是絮了厚厚的新棉,在外面还罩了一件狗皮的大氅。但即使这样,周致还是感觉冷的厉害。

他不禁暗暗想到,天气真的太冷了,家里的炭炉是否生的旺盛?娇妻涵儿独守空房,可不要不知如何侍弄炭炉呀。尽管说老爹周铁现在做起了甩手掌柜,专门照顾家庭。可老爹周铁毕竟是公爹,有时候必然会不方便进入涵儿房间的。

这样想起来,他不禁为寇沛涵担心不已。

说起来来国子监读书也有两个月了,这两个月周致每日沉浸在书山之中,废寝忘食,对寇沛涵的思念还真是少了很多。可一旦想起来,便是感情炽烈,几乎不能自已,很想立刻就回家去,和心爱的涵儿相拥在一起。

壮志好男儿志在四方,总不能窝在家里吧?所谓的老婆孩子热炕头,那样的日子是很好的,但自己既是作为一个穿越众,就绝对不能过上那样的生活。

自己不甘平庸,这一生注定是一个游荡四方,四处奔波的一生。

读书,必须要抓紧读书,在国子监尽快写好文章,达到理想的水平,然后高高兴兴回家去。

周致胸膛中不禁有股热血翻腾,他掩了掩衣襟,脚步就更加坚定了。

周致有过目成诵的能力,但彝伦堂的书也只能是选择性的读。当然了,这种选择性只是稍稍剔除那些对自己无用的,这样剩下来的书还是数不胜数。

不过,两个月了,周致几乎还是读了彝伦堂将近三分之一的书。

今日雪大,但国子监先生的授课却一点儿也不会延迟。所以周致在彝伦堂读了一个时辰的书后,便急急的回饭堂用早饭。齐彦武早已打好了饭菜,和小李凤在饭堂的一张桌前等着他。周致坐定,就埋头狼吞虎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