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九章 办法总会有的

寒门栋梁 何时飞雨 2340 字 9个月前

孙恭稍稍缓了一口气,接着说道,“你们两人能有什么办法?眼下最需要做的就是尽快以公道的价格将那六十张织机卖出去。两位莫非在纺织商人中有相识之人么?”

李茂元当即摇头,他是青苑县人,青苑县没有什么特色产业,更是没有人从事这纺织行业,他自然没有相识之人。况且他读书日久,很少关心商业,自然对这一行一窍不通。

在孙恭和李茂元想来,周致也定然在纺织业没有相识之人。周致出身贫寒之家,虽读书很刻苦,很有才学,但毕竟是乡野之人,交友很少,见识也很少。对纺织这一行业自然也就无从了解。

可他们没想到周致却微笑着说道,“以合理的价格卖出织机,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天无绝人之路,办法总是会有的。我们两个秀才,一个举人,我就不信了,我们就想不出卖出织机的办法,寻不到合适的买主?”

周致说的很轻松,让孙恭和李茂元在吃惊之余,不免就有些精神振奋。

是呀,他们都是读书人,难道读书人就连这么点儿难处都不能克服吗?要知道,读死书死读书,就是日后考中了进士为官,也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周致随后又说道,“孙恭兄,不若就安排人领我和茂元兄去看看那些织机。”

“行!呵呵!周致贤弟能有此心,能全力为我们孙家着想,不管成与不成,为兄都是感激不尽了!”孙恭脸上洋溢出笑容,说道。

他一边说着,一边就准备穿衣下床。不过他在床榻上病了那么久,此时身体十分虚弱,动作相当艰难,李茂元和周致急忙制止了他,道,“孙恭兄切不可随我等去,你此时还是精心养病为好。”

外屋孙恭的娘子孙王氏听到孙恭要下床的声音,匆忙赶了进来,她泪光盈盈,焦急道,“相公不可,不可啊!外面风大,相公还是要养好身子,彻底康健才可去外面呀!”

在周致、李茂元和孙王氏的强力劝说和阻止下,孙恭才肯作罢,又重新躺回了床榻上。不过他很快让孙王氏将那花白头发的孙老管家喊过来,吩咐了一番,让他领着周致和李茂元去看织机。

客观的分析,孙家出了这样的事情,说起来宫里的的那太监李广自然罪不可恕,可这事也不能全赖在李广身上,朝廷和孙家自己都要负一定的责任。

弘治皇帝下了旨意,饶是李广现在正在走红,但他毕竟是奴才,他必须还要小心谨慎的围着皇帝转。借着坑害张家和孙家的机会来巴结讨好一下皇帝,也好让他以前将纺织品的价格弄的老高的过错有个挽回。

须知很多人在切身利益跟前,首先考虑的是自己,一句话,李广要混下去,他出这样的下策也在情理之中。

周致作为后世而来的穿越众,对弘治时期的大太监李广还是有些了解的。李广善于作符录法术和祈祷祭祀,他以此来蛊惑弘治孝宗皇帝,在皇帝跟前得授传奉官,而盛极一时,行其奸弊。

对于这件事,弘治皇帝若是没有那样一道在江南建造三家织造局的旨意,想来孙家也不会出了这种事,他们和浙江张家的合作关系定然还会保持,孙家的纺织还会蓬勃发展。

可孙家既然作为商人,既然想持续发展纺织,那也应该审时度势,密切观察张家和朝廷的动向,提前做好防范才好。可是孙家却一味的依靠浙江的张家,一味的相信李广,那他们能有今日却也并不意外。

眼下孙家最需要解决的自然是以合理的价格卖出那六十张织机,偿还了所欠下的债务,才可安稳下来。

此时的孙恭将事情原原本本说完,又是一声长叹,刚才因为见到周致和李茂元而兴奋的眼神很快又暗淡下来。

周致和李茂元自然对孙家的遭遇表示无比同情。

不过也只能是同情安慰了,孙家的遭难说到底与朝廷政策有关,与皇帝和皇帝非常宠幸信任的大太监李广有关。无论是皇帝还是李广,他们两人哪里会有能力去惹他们,哪里会有能力去影响他们?

至于此时无偿帮助孙家,李茂元自然是没有那个能力。李茂元直到现在还欠着孙家两百两银子,即使在高昌镇上和他表哥开了一家十里飘香酒楼,但酒楼开业不久,盈利也还甚微,哪里会有余钱来帮助孙家度过难关?

不过李茂元很快就拿出来了两百两银子,放在桌上。说道,“孙恭贤弟,为兄前些阵子借你的两百两银子,今日为兄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