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章 冰壶见底清

寒门栋梁 何时飞雨 2281 字 9个月前

“谢过大人!”周致说罢,坐下。

周致能得到杨一清的一句“孺子可教”的赞誉,让陈光耀欣喜万分。他朝周致瞥了几眼,道,“这周致是下官治下白岳村的人,不瞒大人说,他其实读书才有一年多,而且有过目不忘之能,在我庆都县确实是个人才!”

“过目不忘?”杨一清旋即皱眉道。

杨一清自幼聪颖,有超凡的记忆力,但要说过目不忘,杨一清还是做不到的。不过一般的书籍,他看上两遍绝对会牢记于心的。

未等陈光耀说话,周致抢先说道,“回大人的话,学生确实看过一遍之后能记下来!”

此时此刻,绝对不可谦逊了,必须要张扬一下。不然自己没有一点儿引人注意的地方,怎么能提起杨一清的注意呀?

“好,本官现场写出一篇文章,那就让周致看过之后背诵。”杨一清俨然兴致大增,好像遇到了知己一样,一挥手便让人取来了纸笔。

杨一清写的一手好字,很快一篇文章便写就。

早在吕行川家里的时候,徐经顾鼎臣还有伍文定就曾经考较过周致的过目不忘本领。

此时周致自然轻而易举的就展现了才能。

文章是杨一清现场写出来的,不存在周致事先读过的可能。杨一清啧啧赞叹不已,道,“不曾想到在这万县庆都县的荒僻乡野,竟然有这等才子!好!

周致,你日后要抓紧读书,道试在即。道试是本官亲自主持,本官到时候还要好好看看你的才学,若是你道试能得中案首,呵呵!本官会收你为徒!”

周致刚才在杨一清跟前口口声声自称学生,杨一清虽说没有反对,但也没有肯定,此时能说出这样的话,俨然是对周致十分看好,有了要收周致为学生的念头了。

周致在最下首的位置坐了,身体挺的笔直,只是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这样的坐姿体现出对杨一清的无比尊重。是呀,能和提学官大人同席饮宴,那是一件何等荣幸之事。

不过周致表现的倒不是很拘谨,顺手拿起筷子,先是夹了一口菜塞进嘴里,慢慢咀嚼了一下,而后便站起身,双手捧着酒盏,朝杨一清道,“学生周致给提学官大人敬酒!学生虽生在乡野间,但也早就听闻大人的名声,大人文韬武略,样样出类拔萃,学生敬服之至。

大人为官一向清廉,为百姓们着想,心中装着百姓,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大人正所谓‘冰壶见底清’啊!”

好像马屁在什么时候都会适用,无论对方是圣人还是贤人。杨一清现在可谓顺风顺水,位高权重,可听了周致的这一通马屁,还是极为受用的。

尤其是周致这最后一句“冰壶见底清”更是说到了杨一清的心坎上,让杨一清心花怒放。

其实早在杨一清幼年的时候,他的父亲杨景就对杨一清提出一个人生的要求,那就是要“冰壶见底清”。这么多年过去了,杨一清始终将这个要求牢牢记在心里,并且严格要求自己。

“冰壶见底清”是杨一清的人生追求,不过这只是藏在他个人心底的。以前却从来没听过别人对他的这样一个评价。今日周致却是说了出来,一时间杨一清的一颗心也跟着稍稍躁动起来。

暗道,我毕生的追求不过是“冰壶见底清”,莫非真的达到了?若不然周致一个乡下小子如何会知晓?

呵呵!他哪里知道,周致完全是因为在后世读书的时候,看到过后人对杨一清的至高评价是“冰壶见底清”,所以在当即有此一说。

当然了,周致在后世对杨一清的了解还不止这些,其实是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的。若不然,周致也不会有把杨一清当成心中偶像的想法。

彭泽和陈光耀对周致真是着实不错,他们二人察言观色,发觉杨一清面露欣喜,便也随之端起酒盏说道,“刚才周致所言不差,杨大人清明之至,是下官的楷模呀!”

有了他们二人的助兴,其余三个知县也不敢怠慢,慌忙恭维杨一清。

杨一清哈哈大笑,众人将酒盏中的酒一饮而尽,包括周致。酒桌上的气氛因为周致的一番话空前和谐高涨起来。

直到此时,杨一清在周致身上投注的目光多了起来。忽而杨一清笑道,“周致生在乡野,却不堕读书之志,府试中了案首,今日本官有些兴致,不妨就出上两副对子来让周致对上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