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指点迷津

寒门栋梁 何时飞雨 2266 字 9个月前

不管其它地方有没有,这高昌镇附近没有便是商机。

周致随后便耐心解释起线衣和围脖。至于手工针织之法,周致在后世曾经见过妈妈织毛衣,那本就不是什么难事,便比划着给胡哲解说。

胡哲是聪明人,很快明白了周致的意思,就细心的琢磨起来。像是胡哲这种心灵手巧的人自然很快能学会。他学会了再去教授给雇佣来的女人们,想来线衣、围脖之类的东西便很快制作出来。

要知道,此时的大明其实已经很发展了,尤其是那些稍稍富有人家的女人们,对穿着是很讲究的,也是非常追求时尚的。围脖和线衣之类的俨然就是时尚之物。若是胡哲再推销得当,定然会让现有店铺的生意有所改观。

胡哲听闻了周致这一番言语,立时对周致敬佩有加,对周致连连称谢。

周致呵呵笑道,“胡哲哥哥,这是说的什么话?我今日帮你出主意,其实也是帮着我姐姐呐!”

胡哲当然明白周致之所以这样一心为自己着想,这样帮着想办法指点迷津,自然全都是因为自己是周致未来姐夫的原因。

可现在周绿云和他毕竟还没有成婚,周致却这样说,不禁让胡哲霎时满脸羞红。

胡哲对周致是既欣赏又喜欢,中饭就强留周致在他家吃。怎奈周致说家里还有许多事情,况且现在天色尚早,他还需要在镇上转转,便告辞从胡哲的丝棉店铺出来。

先是从肉铺称了五斤上好的猪后腿肉,随后推着小推车沿着这条商业街胡乱看看。

很快周致便见到了一家名为“四宝斋”的笔墨纸砚店铺。

他在后世就是一个书法的业余爱好者,尤其是对管道升和赵孟頫夫妇的小楷尤为热衷。虽说家里的笔墨还有,王鼎送他的那些一面写了字的纸张也有不少,但周致还是忍不住在这家店铺门前停下了脚步。

明朝官府规定,凡是人员出行百里之外,必须要到当地衙门开具路引。这路引其实就是今天的介绍信或是通行证之类的。没有路引,那是要当做流民流寇被官府抓起来。

而且这路引还规定了日期和行程,不可超出。当然了,这只是对普通百姓的限制,若是有了功名在身,虽也需要路引,但却是没有行程和日期的限定,可以游走天下。

周致听胡哲说起路引甚是难开,便惊奇的问道,“胡哲哥哥,人员外出乃常有之事,为何这路引就难开了,而且据我所知,现在我朝的路引管理并不是很严了呀。”

周致所言不假,路引在大明初期管理非常严格,可是到了这中期,还真是不太严格了,现在几乎有冒籍的人员出现了。

胡哲紧皱眉头说道,“兄弟有所不知,这路引管理现在确实不太严格,可是咱们庆都县却与其它地方不同,尤其是商人若要开具路引,却是难上加难。

你可知庆都县的丝棉行是何人所开么?”

周致轻轻摇头。长这么大了,最远的地方去过的就是这高昌镇了,至于庆都县城却从来没去过。

胡哲又接着说道,“庆都县开这巨大的丝棉行之人可是一位大人物,他是庆都县衙的县丞,名叫杨童。

按理说路引是由县衙的户科负责发放,开具路引,以前还真不是多难的事情,最多花上两三钱的银子那小吏便十分痛快的给开了。可自打今年这杨童当上了县丞,就牢牢控制了户科。但凡是庆都县内的居民,有要开具路引的,都是要过他这一关。

你想啊,他开着丝棉行,想独占了整个庆都县的丝棉买卖,哪里会开出路引给我们这些丝棉商家?”

周致听完,良久无语。

这县丞杨童不就是白岳村的岳家那小女儿岳婵嫁给他做第三房小妾的人吗。也难怪岳家能从三百余里外的真定府贩回丝棉,全仗着这位县丞杨童啊。

县丞是朝廷正八品官,是庆都县的二把手,平常小民如何惹得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