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商王经理反问道辻上原,“你知道华国最赚钱的生意是什么吗?”
辻上原摇摇头说道:“不知道?请王君赐教。”
“是面子!”王经理说道:“华国人最在乎的就是面子,面子生意最好做!”
王经理说道:“我觉得蓝星集团的陈诺就是个缺心眼儿!那么好的大米生意卖一两百块随便卖,产量上来了他居然降价!还是咱们北海道的米好!物美价高,有利润!”
王经理摇摇头,完全不赞同蓝星集团的布局。
辻上原心中咯噔一下,以为王经理知道了北海道大米的秘密。
现在听他这样说,长舒口气。
辻上原也焦愁,大米销量这么好,华国那边的货却不怎么跟得上了。这种情况,下一批卖到华国的大米只有6分蓝星大米,4分菲律宾大米。
做了一辈子生意的辻上原知道这是产品的关键时期,山寨手机卖火了可以变成正牌手机,山寨大米卖火了,同样也是正牌大米。
超市里20元一斤的蓝星生态大米,150元一斤的北海道生态大米,哪个的品质更好?99的消费者都会选择后者。
陈诺真的是缺心眼儿吗?
陈诺不缺心眼儿,把民众的健康和饮食当做是赚钱的法宝才是缺心眼。
正在江城农村地区考察的陈诺也看到了白松松主持的《新闻周刊》,北海道的大米比蓝星集团生产大米品质还要高,还要火爆?
陈诺感兴趣了。
“菲菲,明天去沪市超市采购一斤大米,咱们还是尝尝网红大米的味道。”
代燕菲很不给陈诺的面子,说道:“老板,别人的大米五斤起卖的,一斤不卖,而且只有沪市、燕京等大城市才有,我让在沪市的同事帮我们带一包吧。我也很好奇,北海道的大米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买那么贵还有那么多人买,还有什么吴咪咪等一帮明星帮忙推广。”
“存在即合理。”陈诺说道:“咱们要对标优秀的产品寻找差距嘛。”
出口转内销。
这件事在华国的经济发展史上比比皆是。
在华国国内生产的产品,都会想方设法送到国外。
送到国外可不是为了卖到国外,而是在国外贴上洋文名字的标牌,然后在返销回华国,身价瞬间就翻了几倍。
此类问题在食品(包含牛奶和红酒)、服装类尤为严重。
举个例子,法国红酒拉菲。
华国国内每年消费拉菲上两三百万瓶,法国拉菲每年才生产二十万品,算上附品牌小拉菲每年也不过四十万瓶,多出来的一百万平瓶哪里来的?
是华国人把国内的红酒运输到海上,在床上灌瓶贴牌,然后通过国外的物流返销到华国,法国拉菲就这样来了。
比如某达芬奇牌子的家具,当初打着意大利进口的名号天价销售,其实是在国内生产制造,连设计师都是华国人。
比如某牌子的奶粉,国内老板在澳洲注册一个公司,进口华国的奶源,然后在澳洲装罐再返销华国,价格比同品质的华国奶粉贵了三倍以上。
华国商人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无非就是利用华国人对国货的不相信,对国外产品的盲从。
陈诺没有想到,这件事也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沪市,倭国产品进入华国第一站。
丸红下属某高端食品品牌的大米正式在国内代理商人的运作下进入沪市的几家大型超市。
大米的内容是七分蓝星生态农业公司的大米,三分菲律宾大米。
大米为五斤牛皮纸包装,上面印有精美的倭国文字。并且用倭国汉字写着北海道农场,十年精品。五斤装的大米750元rb的售价,只有高端人士才能吃得起。
还别说,这种大米刚刚上市就销售一空,成为富豪们的最爱。
相比之下,蓝星集团的产品则不然。
随着蓝星生态农业公司产量提高,以及陈诺对粮食的定位——人人都吃得起。生态大米的价格降低到了比较合理的水平。降低了对消费者有好处,却让土豪们不高兴了。原本可以用来装逼炫耀高品质的的东西,现在不能装逼了,心中当然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