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五年后

青莲冷冷道:“不在,去校场了。”

花弧笑眯眯的看进来,赞道:“小白你这勤奋劲儿,我那儿女们要是能有你一半就好了,这次若是有幸能保住性命回家,一定好好管教管教他们!”

他的儿子今年也已经四岁半了。

青莲冷漠脸,不理他。

花弧被噎的也习惯了,笑笑便要离开。

李白望着他那背影,突然很想从青莲识海中冲出来揍老丈人一顿。

然后扯着他的领子告诉他:“我老婆想练武就练,不想练就不练,你敢逼她,我就揍你!”

木兰童年过得太辛苦,这是他心底的一根刺。

但他却又无从更改。

且不提他在这个世界里若是胡作非为,会不会触发时空悖论,遭遇时空纠正力量的制裁,单是这个世界的真实性与否,他就有些怀疑。

实际上,他觉得这一切更像是自己穿越进了青莲大佬的记忆中。

下午的时候,有个披着白色披风,戴兜帽的神秘老头路过家门,也探头看进来,见青莲向他怒目相视,不以为意,反而笑眯眯道:“小家伙,想做刺客吗?”

青莲懒得理他。

这神经病吧?

路过别人家门探头探脑不说,还问人家想不想做刺客?

神秘老头轻笑道:“你的眼神里隐藏着仇恨,你想杀人,你想复仇,那么为什么不成为一个刺客?要知道,所有职业中,再没有比刺客更擅长杀人了。”

青莲薄薄的嘴唇吐出了一个字:“滚。”

他的心情本来就不好,碰上这个不知所谓的老头,更差劲了。

“我等待你转念的时候。”老头丢进来一个白色的笛子,悠然道,“到时,吹响这个骨笛,会有人来接你的。”

他的声音渐渐低沉下来。

“当世人的心灵盲从所谓的真理时,记住——万物皆虚。

当世人的行为被道德或法律约束时,记住——万事皆允。

我们为了服侍光明而耕耘于黑暗,所以,不要把我们想象的太坏了。”

老头掀起白色的长袍,轻飘飘地离去了,留下了青莲站在原地,手中紧握着骨笛,片刻后,直接丢在了地上,一脚碾碎。

“呵,刺客。”

时间过得飞快。

转眼,距离赵蕤和青莲在长城住下,已经有五年时光了,在这五年的时光里,赵蕤做了长城人的私塾先生,日子虽然过得节俭,但总体还算过得去。

长城人并不穷困,当然这里指的是良家子,其中不包括那些拾荒者与脸上黥字的罪囚,他们才是真的一贫如洗,而且大多活不长久。

凭借过人一筹的学识,赵蕤收获了尊重,许多边镇的人都听说有一位学问很高的大儒在城关开设了学塾,纷纷带着子女赶来求学。

同样,也带来了或多或少的束脩,家境殷实些的,会有几百个铜钱,家境稍差些的也会效仿当年夫子那样,送上十条腊肉,再差再差也不会送孩子来上学了。

赵蕤也不推脱这些,虽然他不在乎自己的物质享受,但青莲修行武道,可是个吞金大户,容不得他慷慨,只是在收束脩时,他每每都会直言自己配不上大儒之称。

也确实如此,虽说大儒不一定非得修成圣道甚至人仙那样高的境界,但一身浩然正气,也绝非一帮马贼所能近身的……赵蕤还差得远。

不过人家尊称一声“大儒”也就是那意思,也没真把他当大儒看,笑话,堂堂大儒,那可是文曲星下凡般的人物,怎么可能给他们的孩子来做塾师?

青莲依旧特立独行,显得很孤僻,没有人能和他玩到一起去,确切的说没有人看到他玩耍过,有的时候,就连赵蕤都感觉青莲冷静自制的可怕。

从不哭闹。

从不悲伤。

从不玩乐。

不像个孩子。

更像个天生就该坐在冷冰冰王座上,环顾四周,高处不胜寒的帝王。

五年时光,赵蕤在一些学子父母的帮助下,造了一栋泥屋,花去了部分积蓄,余下的,除了维持日常花销,则全数用来配置那名为“红颜血”的炼体秘药了。

其实当年,赵蕤也曾修习过一段时间武道,“红颜血”的配方也是那个时候得来的。

但是他的天赋不在于此,所以秉承着“父母在,不远游”的原则,在双亲去世之后,便一路向西,打算负笈游学,只可惜,刚出长城关,就被马贼给掳回去做账房了。

此时,青莲已然正式踏足了武道宗师的境界。

八岁的武道宗师!

这等天赋,简直骇人听闻。

李白教授青莲的并非是自己修行的太上度人经,并非藏私,而是力量体系不同,所以现在他已经罕有施展神来之笔,青莲剑歌之类的剑法了。

剑修虽然修剑,但某种程度上来看,其实更像是法师,而非战士;远远地御出飞剑,千里取敌首级,而非冲上前去,与敌人贴身厮杀。

对青莲而言,最适合的仍旧是习武。

只是这条路仍旧有别于传统的武道,而是李白记忆中,李白凤所处那个后神话年代的武道修行者所走的路。

终点直指陆地神仙,寿数千载,虽逊于化神真仙,但战斗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天,长城迎来了一场大战。

登城望去,入眼尽是黑压压一大片穿着羊皮袄子,擎弓佩刀的突厥铁骑,根本看不到尽头,自然也分不清他们究竟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