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

秦铮道:“打算自然是有,想必各位也看到过我们华东政府发表的声明,我们必然会尽我们的全力维护国家领土。不过我们现在还有不少准备工作尚未完成,各位参观的第一天,看到下水的军舰,就是我们为了应对这次东北而建造的,另外各位也看到还存不少军舰尚在建造中,因此等到我们准备妥当以后,必然会有所行动的。”

黄兴道:“两年以前,在下曾因俄国占我东北而组建拒俄义勇军,本欲开赴东北,与俄国决战,若是贵众真能为保我东北而战,在下虽然势单力薄,但也愿意重新再组建义勇军,尽微薄之力。”

陈天华听了,也立刻道:“克强兄(黄兴字克强)如果真的再组建义勇军,小弟不才,愿第一个报名。”其他几人也都纷纷表态,愿意加入黄兴组织的义勇军。

秦铮呵呵笑道:“各位愿意相助,我们当然是举双手欢迎,合则强,分则弱,只要我们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不过各位的勇气虽然可嘉,但战争非同儿戏,也不是只凭一腔热血就能够打赢的。黄先生虽然学过军事,但毕竟未经实战,其他各位恐怕更是门外汉,因此我认为各位如果真的有心为国出力,保卫东北,不妨可以加入人民军,先接受一段时间的军事训练,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而我们再根据各人的能力、特长不同,安排各人的任务职位。不知各位认为如何?”

其他人听了也都若有所思,黄兴到是颇有些跃跃欲试,想当场就答应下来,但又想到自己这次是代表华兴会到青岛来访问,总不至于一去不归吧。而且在日本还有不少同伴在等着自己,因此又有些踌躇起来,而其他人见黄兴不表态,也都没有表态。

过了一会儿,黄兴道:“秦议长,在下还有不少同伴在日本,他们都有为国效力之心,因此在想先回到日本,和同伴商议之后,希望能够说动同伴,共同投效贵众,一起报国如何?”

秦铮笑道:“当然可以,而且这也是应当的,我们欢迎更多的革命者来。而且我们的准备工作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还来得及,我们随时都欢迎啊。”

这时徐锡麟道:“秦议长,我在家乡时也听说过贵众的事迹,由其对贵众力挫八国联军的壮举十分钦佩,不过我也听闻在贵众的治下,要没收所有的土地充公,这是不是真的。”

秦铮点了点头,道:“对,这确是真的。”

徐锡麟也有些惊讶,因为他以为秦铮总会为自己分辩几句,如军队需要粮饷,不得以而为之类,却没有想到秦铮根本就没有分辩,直接承认下来,因此又问道:“那么贵众为什么要这么做。”

而其他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到秦铮的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

三天的参观结束以后,华东政府和革命者正式展开了会谈。代表华东政府出席的是秦铮,夏思痛作陪;而革命者方面,则是6位代表出席,毕竟这样的正式会谈,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参加,因此其他人包括两名日本人,都没能参加这次会谈。

双方见面之后,分别坐下,秦铮首先道:“几位已经在青岛参观了三天,不知道对我们青岛有什么看法,不妨说说。”

黄兴道:“这三天时间里,确实是让我们大开了眼界,如果我们中国人都能像贵众这般有为,崛起之日只怕是指日可待了。”

秦铮呵呵笑道:“黄先生太过奖了。”

这时陈天华道:“秦议长,我有个问题想问你们,在第一天就有了,希望秦先生能够为我解答。”

秦铮笑道:“什么问题,只要是我能答得上来的,定尽力为陈先生解答。”

陈天华道:“你们能够制造军舰,又有军队,有武器,为什么不立刻举旗起义,推翻清廷。而且以贵众的声望,只要义旗一举,振臂一呼,必将是全国响应,从者如云,推翻满清,易如反掌,那时解民众于水火,救中国于危难,全在贵众一念之间。”

秦铮略一沉吟,道:“不错,不是我夸口,也用不着全国响应,只是以我们华东政府现在的实力,如果现在就举旗起义,最多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攻入北京,推翻清廷。”

陈天华击掌道:“好啊,既然是这样,你们为何还要和清廷虚与委蛇,要知道现在清廷是中国的首害,中国所以愚味落后,都是清廷之过,只要清廷不灭,中国就永无宁日。”

秦铮点了点头,道:“不知道陈先生想过没有,我们攻入北京之后,推翻了清廷,又该怎么做呢?”

陈天华怔了一怔,一时答不上来,他一直都是以推翻清廷的统治为最高目标,但却从来没有想过,推翻了清廷以后该怎么办?过了好一会儿,陈天华道:“如果推翻了清廷,我中国自然就天下太平了,然后就可以励精图治,富国强兵。”

秦铮的心里暗暗的叹了一口气,其实这也是这个时代革命者的通病,就是只想着怎样推翻清廷,但都没有想过推翻清廷之后怎么办,在革命者看来,清廷是中国落后、腐朽、无能的罪魁祸首,因此只要推翻了清廷,就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中国就可以自动走向文明、开化、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