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铮怔了半响,才道:“请中堂放心,中堂在我们华东政府置下的产业,只要守法经营,便可保无忧,政府也会尽力扶持,不过我们的土地政策,中堂应该是知道的,这一点绝无通融,其他的都好说,而中堂的心愿,也必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结束完了会谈以后,秦铮立刻安排李鸿章到直属医院进行身体检查,虽然穿越者带来的药物都己经用完了,但医疗用的仪器设备基本都还可以使用,尽管绝大多数的仪器设备不能治病,但检测、诊断却是非常有用的,而且大部份的药物在这个时代都有代替品,因此华东政府的直属医院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顶尖的存在。不过直属医院是不对外开放的,服务的对像是穿越者和家属,以及部份归附者,除穿越者之外,其他人都还要进行预约,这也算是一项特权福利。
安排好了李鸿章的事情以后,秦铮又赶到行政院,向夏博海、王云鹏、徐济超等人汇报会谈的结果,而听了李鸿章最后的话,几个人也都有些意外,王云鹏道:“老李这是什么意思,留遗言吗?”
秦铮道:“应该是差不多吧,我看他的气色并不怎么好,当然具体的情况还是要等检查的结果出来,不过李鸿章比旧时空己多活了3年,又没有签【辛丑条约】,所以现在死了也算是赚了。”
夏博海道:“李鸿章是死了对我们有利,还是活着对我们有利?”
秦铮道:“当然是活着对我们有利,因为李鸿章是明白人,而且在清廷资历深厚,德高望重,又熟知时政,对国际局势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又深得慈禧的信任,对慈禧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可以在我们和清廷之间起到维持作用,这一点是任何其他人都达不到的。”
徐济超道:“不是说清廷一直都在防着李鸿章吗?甲午战争期间处处都在给李鸿章下绊子。”
秦铮道:“其实清廷一直都是信任李鸿章的,而李鸿章也一直对清廷忠心耿耿,清廷防着李鸿章是因为李鸿章有造反的能力,在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手拥淮军和北洋水师,又坐镇总理府衙门,可以说是大权在握,不管有多忠心,但只要是有造反的能力,清廷就肯定要防着。而现在淮军己散,北洋水师也重组,李鸿章己经没有了造反的能力,清廷还防着他做什么,而且清廷还要用李鸿章的能力,自然会对他充份信任。”
夏博海道:“张之洞呢?他不是和李鸿章齐名吗?在李鸿章之后,他能够取代李鸿章的作用吗?”
秦铮摇摇头,道:“不能,虽然张之洞和李鸿章齐名,而且清廷对张之洞的信任程度也不逊于李鸿章,但张之洞对时政、国际局势的了解远不如李鸿章,由其是在务实方面,更是相差更远,就比如这一次会谈,如果是张之洞来了,恐怕就不能谈得这么直白了。”
王云鹏道:“那袁世凯呢?在旧时空里,李鸿章之后,袁世凯就是清廷最后一个能臣了。”
秦铮道:“袁世凯就更不能了,清廷从来就没有真正信任过袁世凯,而且现在袁世凯正在狠抓军权,这正是清廷最忌讳的事情,因此袁世凯是绝对不能取代李鸿章的。所以说一但李鸿章死了,我们和清廷之间再生什么冲突,比如爪哇护侨,或者是河湖根据地的事情,就没有人能够从中周旋调停了。”
夏博海道:“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介入日俄战争,重创了日俄两国,其他国家要从中干涉,很可能会唆使清廷和我们彻底撕破脸,刀兵相见的。如果李鸿章那时己经死了,就没有人能够阻止清廷。”
秦铮点了点头,道:“对,由其是满人的权贵,如铁良、荣庆之流,说不定还会把这当成是一个机会,甚致是在我们和日俄激战时,从我们的背后捅刀子,因此我们不得不早做防范。”
三天之后,李鸿章的身体检查报告出来,总体来看李鸿章的身体机能老化较重,普通的治疗手段己经起不了多大的效果,当然如果好好调养保持,也是还能再活10年左右,甚致是更长,但意外的机率很大,比如感冒发烧,甚致是过于疲惫,都可能导至李鸿章的生命危险,因此可以说随时都有可能死亡。
李鸿章到是看得很开,只说了一句“生死由命”,然后告辞离开。
回到北京之后,李鸿章单独面前慈禧,毕竟这一次报告的内容过于敏感了,将自己和秦铮交谈的结果讲说了一遍,当然只说了该说的,如华东政府要求扩大地域,而不该说的,如穿越者对清廷的指责,还有自己安排子女投靠到华东政府的事情自然是一个字都没有提的。
听完了李鸿章的讲说之后,慈禧并没有表态,而是令李鸿章跪安。李鸿章退出之后,回到家里,立刻写信给南京的张佩纶、李经璹夫妻,汇给了他们20万两白银,让他们到青岛去购置房产定居,并管理在青岛的产业,如果有合适的项目,可以自行决定投资参股,不必事先请示;又叫来李经方,让他立刻弃去官职,回合肥老家去清理家里的田产,能够变买的尽量变买,所得钱财分与李氏各支族,一但海外华人占领合肥,立即将所有的田产全部交出,不得隐藏,若是短期内海外华人未到合肥,或是海外华人的声望如日中天,己经压过朝廷之时,可以到青岛去向海外华人投效。
处理好这些事情之后,李鸿章也松了一口气,自己身后的事情都己安排好了,也就再没有牵挂了。
而随后的几天,慈禧又连续招见庆亲王、张之洞等大臣,终于在第三天正式宣布中立,并且划定战区,并命直隶提督马玉昆所部马步全军约10000余人,迅速开往古北口、朝阳一带驻扎,又命袁世凯调保定常备军12000人,北洋新军3000人驻扎辽再以南一带地方,半数守朝阳,半数守山海关。
前后调集了25000余军队驻守关外,清廷实际己经放弃了征剿根据地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