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张家到不用借助史密斯家族的势力,但如果能够和史密斯家族交好,仍然是对张家有利的,毕竟史密斯家族在东南亚经营的时间比张家要长久得多,而且目前的东南亚地区,仍然是欧洲占主导地位,华东政府毕竟是刚刚开始着眼于东南亚地区,无能是实力还是根基,都无法和欧洲相比,因此张家也不能太过于得意忘形,仗着有华东政府的支持,就可以在东南亚地区横行无忌,四处树敌。而且商人讲究广交朋友、和气生财,多个朋友多条路,和史密斯家族结交,还可以打通欧洲的贸易渠道,多一条财路,又何乐而不为呢?
人民军的态度也差不多,在自己无力主导东南亚的情况下,当然就没有必要过多树敌,和史密斯家族这样的商业家族建立好关糸,不仅有利于华东政府在东南亚地区的稳步发展,同时对华东政府的经济发展也同样是有利的。当初人民军收容李丽华,也确实有这方面的考虑。
于是双方都决定接受史密斯家族的邀请,张秩君代表张家,而人民军派出黄青萍和钱国玉为代表,黄青萍是李丽华在农场期间的上司,以精湛的医术很受李丽华的敬佩,而且她兼有军人和医生的双重身份,医生在绝大部份场合都能够尊重,而钱国王是把李丽华从达贡镇接到农场来的当事人,从某种意义来说,他是李丽华的直接救命恩人,而且和李丽华有一定的私交,因此这两个人为代表,不仅合适,还可以充份展示人民军的精神风彩。
在临行的时候,人民军也为李丽华举行了一个欢送会,因为人民军的官兵对李丽华的印像都很好,一方面是她收养了许多孤儿,心地善良的人一般都不会招人厌的;另一方面李丽华在医院里帮忙,也救治了不少伤员,当然更是让不少人感激,而且李丽华还有中华的血统,从感情上来说也容易让人接受。同时李丽华在英国接受现代教育,更是对穿越者的胃口,因此李丽华才受到人民军上下一至的欢迎。
罗岳代表人民军对李丽华表示了感谢,同时还转达了华东政府对李丽华的表彰,并将赠授于李丽华一枚救死扶伤奖章,当然这枚奖章要从青岛送来,才能正式赠给李丽华。
当然,尽管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李丽华对人民军产生了很高的好感,这主要还是得益于李丽华从小接受的中华传统教育,因此她对华人有相当大的认同感;而且人民军军纪严明而又亲民的作风,也让李丽华十分新奇,这种作风在殖民军队的身上是看不见的;另外做为人民军主要将领的穿越者们的年龄都不大,普遍也就在25-30岁之间,比李丽华大不了几岁,年龄相近自然也就更容易沟通,何况穿越者虽然年轻,但知识面极广,见识也极为丰富,这也让在英国受过正规教育的李丽华十分敬服,同时也大为改变了她对中国,对华人的印像。
在临别的时候,李丽华也十分不舍,和穿越者们一一挥泪告别,然后再和黄青萍、钱国玉,张秩君一起离开农场。
10天以后,荷兰终于凑齐了所有的赔款,如数的交付给人民军,而人民军也按照约定,将俘虏的殖民军队官兵全部释放。
而就在这时,人民军和爪哇华人为在这次爪哇护侨的战斗中牺牲的人民军战士、农场护卫队士兵举行了一个十分隆重而盛大的葬礼。
其实这个葬礼在爪哇之战结束以后就己经开始筹化,因为那时人民军的胜势已经不可阻挡,而由于爪哇的气候炎热,此前牺牲的战士遗体难以保存长久,因此尚晋峰请示了青岛方面之后,建议将牺牲战士的遗体火化,把骨灰带回青岛安葬。
很青岛方面就回复同意尚晋峰的建议,但要求在爪哇修建一座纪念陵园,给牺牲的战士们举行一个盛大的安葬仪式,将每名战士的骨灰留下一小部份,并且连同牺牲的农场护卫队士兵一起在陵园中立碑,同时还要修建一座大纪念碑,并刻文记录他们的功绩事迹,以示留念。原来华东政府的首脑们希望,将这个纪念陵园一方面是做为对为了保卫华人而牺牲的英勇战士的留念,另一方面也是从加强爪哇华人对华东政府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做为一个精神导向的圣地存在,从而保持华东政府对爪哇华人的影响力。
而得知了华东政府的意见后,张秩君立刻表示愿意负担建造纪念陵园的全部费用,同时还在农场里划出一块地来做为修建陵园的用地。现在虽然陵园没有完工,但安葬工作却可以进行,毕竞整个陵园完工,至少也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同时张家还请人作了一篇祭文。
虽然这时农场收容的华人大多数都已经被遣散回去了,但参加这次葬礼仪式仍然有超过5000华人到场,就连外国人也来了300余人,他们自然都是被农场收容的外国人,对人民军十分感激,确实是怀着很大的敬意来参加这场葬礼。
葬礼上由尚晋峰代表华东政府随后由张秩君代表爪哇华人,分别宣读了祭文,表达对牺牲者的敬意,然后人民军的士兵全集摘下军帽,但墓前敬礼,仪仗队向天鸣枪,并且用迫击炮充当礼炮,向牺牲者至敬,最后众人依次敬香祭拜。而在随后的数天以内,每天都有没能在葬礼这一天赶来祭拜的华人,来到这里祭奠缅怀这些牺牲的战士。
葬礼结束之后,最后一批被收容的华人也离开了农场,返回自己的家园。而张家按照人数,给每人发给60荷兰盾,做为他们暂时谋生的费用。由于爪哇是荷兰的殖民地,因此流通的货币自然是荷兰盾,而英磅和白银也有一定的流通量,不过主要是用于对外的贸易,而在爪哇内部,仍然是用荷兰盾。在这个时代,荷兰盾与英磅的比值大约趸12:1,60荷兰盾,折合约5英磅,在这个时代,这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