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和英国虽然达成了协议,但人民军也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英国身上,由其是要尽力迫使荷兰尽早出战,打击爪哇土著自然是最好的方式,而且打击爪哇土著,还可以迫使土著都倒向荷兰殖民政府的一方去,让殖民政府能在短时间內聚集出足够的兵力,这也是促使殖民政府尽早出战的一个方法。
当然,人民军并不担心殖民政府聚集大量的兵力,因为通过前几次战争,可以发现土著军队的战斗力很差,由其对现代战争几乎一无所知,因此再多的数量也只是乌合之众。而且人民军不仅仅是只有陆军,海军也可以给陆军相当大的支持,农场距离码头约25公里,己经超过了这个时代的舰炮射程,这也是英国十分痛快的答应“除了进攻巴达维亚之外,英国不干涉人民军在爪哇岛的其他行动”的原因,知道海军是用不上力的。
但昆明舰主炮射程却可以达到30公里,这还是没有使用底排增程炮弹,农场在战争中是完全可以得到海上的火力支援。另外还有直升机和,因此,那怕是荷兰能够征集到10大军,人民军也可以说是有绝对的把握可以获胜,就只看是用什么方式获胜了。
虽然人民军登陆爪哇己经超过了10天,但爪哇的排华行为仍然未曾停止,一方面是人民军影响的范围还有限;另一方面也是现在荷兰殖民政府的主要精力都放到人民军身上,对其他地方的控制自然就要放松许多,现在爪哇的局势也有些失控,有一些土著部落乘机大肆的抢夺华人的财产,另外还有一些欧洲商人也被殃及池鱼,因为大部份爪哇人对欧洲人都没有好感,趁着现在的局势混乱,殖民政府自顾无暇,那还不趁机出一口气。
而这一来也就给了人民军行动的借口,在7、8天的时间里,人民军共计出击5次,解救了两个遭到土著掠劫的华人聚集区,并且还攻击了3个土著部落。由于现在人民军的兵力充足,毎次出击至少也是两个连的规模,进攻土著部落时更是达到营级兵力,当然不会再向进攻苏卡部落时候那样,匆匆出击,打完了就跑。而是有充份的时间在攻破了部落之后,也不用急着撤退,而是有充份的时间清查部落的人员,将权贵阶层都抓起来,并且将部落的财产、物资、牲畜等都带走,并且再放火将部落的主要村落或部份,还有带不走的东西全都烧掉。
其实这些部落都不怎么富裕,根本没有多少像样的财产,最有用的物资是粮食,牲畜的数量也不多,由其是大型牲畜,一个部落基本不超过10头。但这样一来对这些部落造成的打击是相当大的。
这时农场收容的华人已达到了近万人,而外国人,主要是欧洲人也有近500人,好在是张家确实家大业大,虽然张秩君被困在巴达維亚城里,但仍然遥控指挥,将大量的粮食、物资运到农场,以维持农场的用度,因此农场的生活物资并不缺少。
于是在第二天一早,张威乘座驱逐舰江狸号,和英国的一艘驱逐舰在海上相会,英国派出的谈判代表是汉密尔顿少将,两艘军舰靠舷之后,两人就在舰舷边展开了会谈。
双方首先互相通报了各自的目地,张威重申了华东政府并无意占领爪哇,以及干涉荷兰殖民政府的內政,只是为了保护爪哇的华人,追究迫害华人的责任,赔偿损失,并且确保在荷兰殖民政府的主权范围內,保障华人的权力利益;而英国也表示在华东政府与荷兰殖民政府之间不持立场,英国舰队的目标也是保护英国侨民,維护英国在爪哇的利益,以及爪哇区域内的航行安全和自甴,并且愿意调解双方的矛盾。
这样互相试探了一轮之后,汉密尔顿也直接表达了英国的底线,现在荷兰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和人民军决战,但英国可以在这一战中保持中立,一但人民军在战斗中击败了荷兰军队,英国愿意出面敦促荷兰接受华东政府的条件,进行谈判。但人民军不能进攻巴达维亚,无论是海陆两线都不能。
当然如果人民军输掉了这场战争,英国也可以确保人民军平安的撤离爪哇岛。这到不是说英国有多好的心,而是人民军派来的舰队太庞大,连英国舰队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取胜,万一把人民军逼得急了,逼得英国舰队进行决战,也不是英国希望看到的结果。
总体来看,英国的要求并没有超出人民军的预料,因此张威也答应下来,同时也提出了人民军的要求,除了进攻巴达维亚之外,人民军在爪哇岛的其他行动,英国舰队均不能干涉,也不能给荷兰殖民政府或当地土著提供帮助;英国要确保巴达维亚华人的安全,以及财产,一但人民军知道巴达維亚城里的华人受到迫害,将不会尊守任何达成的协议;最后是一但人民军击败了荷兰军队,而荷兰殖民政府拒不谈判,或者是守在巴达维亚城里不出战,人民军也不将尊守协议。
这些要求在英国看来也不算过份,因此汉密尔顿也全部答应下来,并且确定将在30天内,敦促荷兰军队出战,而且如果荷兰军队战败还拒绝谈判,英国会对此全权负责。
张威对英国的态度也十分满意,但对荷兰出战的时间限度还是有异议,认为30天太长了,人民军不希望在爪哇耗太长,因此要求将时间限度缩短为10天。
而汉密尔顿则认为10天太仓促,因为人民军的后续部队到达以后,荷兰殖民政府必需聚集更多的兵力才行,但现在爪哇的殖民政府正规军有限,不可能再多了,因此只能动员土著部落参战,这就需要时间和土著部落协商、谈条件、讨价还价等,10天显然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