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8章 同志理解

伪装之王 亚丹 1394 字 9个月前

一年后,潘武阳受聘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担任俄文翻译。

当斯大林在联共14次代表大会上,发起同托洛茨基分子的斗争时,中山大学里也参与了这项运动,潘武阳坚定地站在联共中央路线这边。

1928年6月18日,中国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

因大革命失败后,国内白色恐怖严重,会址不得不选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的一个乡间别墅里秘密召开。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会议是潘武阳革命生涯的一个里程碑。

出席“六大”的142名代表中,有53名是被指定参加的代表,潘武阳是其中之一。

潘武阳既是会议代表,又兼做俄语翻译,为大会笔译和整理了很多文件和资料。

在代表大会正式开幕前,斯大林召集部分代表和五届中央委员们谈话,6月14、15两日,布哈林又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召集“政治谈话会”,潘武阳先后为多名党的高层领导人作俄文翻译。

潘武阳的俄语水平和工作实绩等,受到中央领导的赞赏,潘武阳由此留在莫斯科工作,担任“六大”期间,在莫斯科成立的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秘书长。

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位于苏联境内的领导机构,是在共产国际设立的常驻代表团,共产国际通过该代表团指导中国革命。

1928年年底,潘武阳奉命回国,担任中央宣传部秘书,负责主持中宣部日常工作,并担任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及《布尔什维克》的副主编,为刊物撰写了大量重要的社论及文章。

这期间,潘武阳还参与筹建了左翼作家联盟的工作。

《红旗》自1928年11月20日创刊,到1930年8月20日停刊,共出版了126期,潘武阳在这期间,为《红旗》撰写了大量的社论、评论、时事等论文。

潘武阳还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生活》等刊物上发表了很多文章,有些文章长达数万字,从中不难看出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和革命才华。

特别是在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潘武阳成为李立三的得力助手。

潘武阳不但是李立三的左膀右臂,还是时任总书记向忠发的“文胆”,在担任向忠发的秘书阶段,他代向忠发起草了很多重要讲话和文件。

正是因为担任过李立三和向忠发的秘书,这才让潘武阳后来受到了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