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还告诉徐达、常遇春、周德兴、汤和等人,他准备调集十几万大军,计划先开到芜湖,然后一路东进,到达太湖西岸后,分兵两路,一路北上,与周德兴汤和会合,一路南下,与徐达、常遇春会合,两路大军,沿太湖东岸,从南北两面夹击苏州城,一举将张士诚的势力清除干净。
朱元璋的谋划让众人感到一阵心惊。
不过,朱元璋虽说是如此安排,但却是迟迟没有行动,毕竟这其中有着太多的顾虑,若是稍有差错,可以说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就会瞬间一无所有。
不过该调的兵马,他还是调了。
还未正式与张士诚开战,则是因为他一直在等一个契机,只要这个契机出现,他就会着手实现自己的谋划。
而现在他所要做的就是布局。
此时却说徐达。
徐达在攻下处州之后,便学着朱元璋的样子,到处拉拢当地的文人名士在处州城里为官。
就在这拉笼的过程当中,徐达听人谈起,说是在处州青田县境内,住着一位名声十分显赫的读书人,姓刘名基。
徐达还听人说,那刘基不仅满腹经纶,而且极富军事韬略,既有文化,又懂军事,徐达自然要把刘基向朱元璋推荐。
不过,徐达是个稳重的人,在向朱元璋推荐刘基之前,他把刘基的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
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县人,世代书香门第,据说是北宋杨国公刘光世的后人。
刘基自幼时起就很聪明,有“神童”的美誉。
自长大之后,刘基更是聪颖过人,十四岁考中了秀才,两年后考中了举人,二十三岁一举中进士。
只是刘基也是生不逢时,元廷贬压汉人,他虽然考中了进士,但却在家乡闲居了整整三年。
三年之后,才被选派到江西高安县做了一个县丞。
虽说做了县丞,但也郁郁不得志,且不说他的一身才华难以施展,蒙古贵族根本就看不起他。
就因此刘基有了辞官的想法,可就在此时他却被擢升为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看起来他的官是升了,但刘基仍然觉得自己毫无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