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上有“大宋”,牌上有“宋国”,朱元璋好像是刘福通“宋”政权下面的一名忠实的臣仆,而实际上,朱元璋只是在借“宋”这一块招牌,来争取汉族地主人士的支持罢了。
婺州是儒学的中心,号称“小邹鲁”,城内城外的封建文化人士,随便用手一抓,就能抓出一大把来。
所以朱元璋在设立了“浙东行省”之后所做的第四件事情,便是广揽封建有识之人为我所用。
对那些很有名气的知识分子,朱元璋则把他们送往应天,或让他们担任要职,或让他们给自己读史讲经。
大名鼎鼎的两个文人,王冕和宋濂,朱元璋就委以重用,任王冕为咨议、参军,任宋濂为五经师。
可惜王冕英年早逝,而宋濂则一直在朱元璋的身边为朱元璋讲经读史。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朱元璋认认真真地与儒学打得红火了。一时间,满嘴粗话的朱元璋,有意识地“之乎者也”起来。
几个月之后,朱元璋觉得以婺州为中心的一大块根据地已经比较稳固,便决定返回应天城。
恰在这时,小明王得到朱元璋的战报,升朱元璋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朱元璋欣然的接受了这一任命。
从此,他便是“宋”政权属下赫赫有名的丞相大人了。
接着朱元璋便回到了应天。
陪同朱元璋一起回应天的,有李善长、李文忠、王冕、宋濂。
朱元璋你对常遇春说道:“我回应天后,马上就叫徐达前来助你,等徐达来了之后,你们再合力去攻打处州、衢州!”
徐达、常遇春领兵八万围攻衢州。
衢州城内元军有三四万人,守将除了宋伯颜不花之外,还有一个叫张斌的将领。
宋伯颜不花负责防守东门和北门,张斌负责防守南门和西门。
这两个元将,领着近四万手下,硬是把徐达、常遇春的红巾军堵在城外整整两个多月。
徐达和常遇春一起商量对策。
这时徐达说道:“看来这宋伯颜不花打起仗来也有两手,如果他有足够的援兵,我们还很难攻进城里去呢!”
徐达说完又接着说道:“衢州城防很牢固,不易攻打,我们让士兵们挖地道,一直挖到衢州城里,然后用火药炸开几个通道,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地上地下同时发动进攻,元军就难以招架了,毕竟,我们的人数要占绝对的优势!”
听到徐达计策,常遇春说道:“那就按徐兄说的办吧!”
接着二人便开始派兵挖地道。
知道地道挖通,张斌才发现了地道。
可此时已经晚了。
张斌见防得了地上就防不了地下、防得了地下又防不了地上,便丧失了继续守城的信心。
张斌为自己的后路打算,就主动地打开城门投降。
城门一打开,徐达便率领着队伍如潮水一般地涌进衢州城。
宋伯颜不花即使再有能耐也顶不住了,只得带着一队人马冲出城外准备逃命。
谁知,宋伯颜不花刚刚冲出城外,常遇春就带人将他团团地包围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