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看起来还是非常稳定的大明帝国从上到下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百姓们也知道想要让自己的家族越来越强大,获取更多的资源,那么子孙后代的教育就必然重要,他们这些人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操作才渐渐的赶上其他人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这个时代可以让他们公平的与其他人竞争,可以读书可以写字,可以游玩,可以到天下最繁忙的地方学习,如何做商人可以到战争最危险的地方学习如何统帅军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一个事实,不管是哪一个学院的学生,最终都会出去实习一番,他们必须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学习,才能把自己在书本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上能够用到的,这也是这些年的要求。
前几年的时候他们还能通过写文章来毕业,但是现在他们没有在外实习的经验,甚至没有去过海外基层代理的经验,那是很难毕业的,因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朝廷不可能白白的养着这些人,如果有人真的不负责,那么淘汰的机制也是非常严格的。
两个孩子都非常的高兴,因为他们得到了父皇的肯定,在车厢里叽叽喳喳的,他们也都看到了窗外,确确实实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至少和他们之前所看到的那些景色完完全全不一样。
皇帝朱允文不断的给自己孩子讲述了如今朝廷的变化,对于孩子们,对那些路边可能看到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见过黄丽朱英文也会自己去解释,不懂的他也会问身边的人,窗外的人一直都在旁边候着,大太监李毅也一直陪伴着皇帝左右,所以很多事情还是处理的相对比较轻松的。
皇帝经历有限,这些年来不断的巩固自身了解的事情也很多,但是毕竟也有局限性,不会所有的事情都见过,所以有些情况还是不太清楚的,这就需要身边有一些人解释。
方中愈自然在这个时候要负担起整个队伍的防御工作,也不会陪在金融皇帝朱允文身边,他必须从头到尾的打量整个队伍,在合适的位置安排好合适的人不出现任何的差错,一旦出现差错,他一定会是首先被朝廷责难的,人就算那些人明面上不会说什么,也会牵连到他的手下。
不就是规矩,有些时候规矩可能不能往上做,但是在相对合理的状态下,也会需要有一些人来承担责任的,他们都清楚这一点房东玉却不愿意这样做,所以什么事情都让自己考虑的清清楚楚。
建文皇帝朱允炆也看见了,外面有不少的锦衣卫在巡逻,还有其他的上职位,远远的在外围这是对于他的保护。
整个队伍特别的庞大,毕竟半价人员有那么多,他们不一定能够见到建文皇帝,朱允文当然不能够隔得很近的看到,但是远远的还是能够看到的,只不过他们也清楚,这一次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和建文皇帝朱允文商讨事情,而是和这些朝廷官员还有方中愈方大人谈问题,因为他们可以在这一次的行程当中达成各种各样的协议,签订合同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做出重要保障。
不管是矿产还是其他的自然资源,比如大明帝国海军的装备,陆军装备的研发和生产。
当更多的装备开始列装军队,同时又需要不断的研发新装备的时候,朝廷的力量就不足能够了,所以必须要在民间寻找合作者,成为大明帝国的商人多多少少会比如今小打小闹要好的多,这是他们权衡之后得出的结论,所以这一次吸引到了各行各业的人参加,有不少人都在很远的地方积极进村的赶来,就算自己不能赶来也会让分部的人参与。
越是大的会社在京师都会有分布,因为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货物集散中心,也是游客的集中地,所以南来北往的货物可以说是相当的多,毕竟把好东西卖到这里,就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在这里购买,消费力量是特别强的。
所以这些人有说有笑,虽然还带着家眷,但是女眷并不多,毕竟是出远门,带着女眷还是不太合适的。
有不少商人们还把自己的孩子和子植被带过来,他们也希望能够和皇室搭上关系,毕竟孩子们的心性是最简单的,不排除一些人有些其他的想法,可是人鱼越小越好塑造,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讲,通过孩子的关系来拉近彼此的关系,在以后的合作中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当然这也取决于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