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刻钟的时间,方家少奶奶有了身孕的消息,就立马传遍了整个近视,勋贵们一个个都放下心来。
方家家大业大,如今加上魏国功夫,这两边视力越来越庞大,如果没有后人继承的话,那就是一场灾难,这些人之前一直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那些百姓们就更加的高兴了,之前他们都一直希望着小方大人成亲,如今小方大人成亲之后久久都没有孩子。
他们一直都有一些担心。
现在好了,毕竟他们自己过上了好日子,一家人有说有笑也希望小方大人能有这样的待遇,现在终于达到了这个地步,之前他们一直担心,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这个结果,所以很多人都很高兴,就好像小方当然有了孩子,是他们家的喜事一样。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第一时间也得到了消息,当李易把这个消息汇报上去的时候,建文皇帝朱允炆第一时间,居然什么不管也不顾就开始在自己的库房里找起了好玩意儿。
一边找嘴里还一边嘀咕,这该怎么办呢?儿子还是女儿呢?该送些啥呢?这可让朕有些为难了。
方中愈是他的肱骨大臣,可以说没有方中愈,就没有现在的大明帝国。
建文朝廷如今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方中愈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方中愈,可是现在他却没有办法,甚至说没有更多的上次可以给他们了,他有的好东西是方中愈给他提供的。
就算是他想的,要给方中愈赏赐,现在也不知道给什么,方中愈,想要的都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或许这些年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操作,所以根本就不需要他给上次方中愈,也能够凭功劳得到,这就更加增加了他的难度。
李易在一旁看着,脸上依然闪现着笑容,不仅仅是为方中愈庆贺,更重要的是他在心里只能叹一口气,那就是皇帝确确实实把方中愈看得很重,也就是说方中愈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很多很多人,不管是对于他们自己还是对于整个大明帝国,这个人已经不可或缺了。
可越是这样,他就越是相信当初,兵部尚书齐大人为什么要跟方中愈在最后划清界限?
虽然最终他们的关系也有所缓和,可是有了裂痕,不管怎么修补都是会存在的,只不过看什么时候这个裂痕会变得更大而已。
大明帝国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方中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影响到了方中愈就一定会影响到大明帝国,这是几乎所有有能耐有见识的人都知道的事情。
朝廷所能表现的就是如今这种状况,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讲,所有能够知道的一些事情,都是非常清楚的。
方孝孺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连讲学都没有讲了,立马急急忙忙的往家里赶,倒是把那些学生惊讶的。
他们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老是这个样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最后听到自己的师弟,有了孩子的时候,这些人也非常的高兴,他们可以说是方家,在做了这件事情之后的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这些年来,他们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方孝孺的学堂,成为了他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一刻其实已经打上了方家的烙印,不管最终如何,只要方中愈依然活跃在朝廷之上,只要方孝孺依然是帝师,依然在影响着大明的文化方面,那么所有的与他们有关的人都会受到重视,这是他们抹不掉的印记。
选择了就要付出代价,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这是他们一直秉承的原则,现在他们已经收获了不少,所以也真正的为带来这一切变化的方中愈感到高兴。
“走走走,今日老师也没心思上课了,咱们去庆祝一番。
三俊楼,今天我请客。”
有家庭富裕的学生立马这样招呼他,这样一说其他人也都乐意去了,毕竟家境有好有坏,有的人去过很多次,有的人没有去过,可是三居楼,如今在今世已是数一数二的大酒楼。
他们也知道跟方中愈有关,所以也愿意去那里去消费,更何况这不仅仅是一个吃喝的好东西,也是可以联络感情的地方,对于他们这群人来说,人脉才是最重要的,走进了这个圈子还是要不断的扩大的,毕竟走进了圈子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和圈子里的每个人都搞好关系,只有自己变得更强大才行。
好在能够得到方孝孺赏识的人都不是傻子,也不是说真的很笨,至少在某些方面有着自己的特长,不仅仅是文化领域方面的,也不仅仅是思想潮流方面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做人都还不错,所以方中愈也愿意和他们做朋友,方孝孺也愿意倾心相守,这些年来他教的学生有不少都成为了朝廷重要岗位的官员,虽然不是身处高位,但模拟几年总还是能够出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