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皇帝朱允文看着这一系列操作,听着方中愈的解释,非常的感兴趣。
随后,建文皇帝朱允炆还跟那些工人们聊了聊天,问了问他们的起居。
还有工钱的事情。
本来那些工人们看着建文皇帝朱允炆穿着的这么好,还不打算回答问题呢,但是看着后面那如狼似虎的护卫们,最后也吞吞吐吐的将自己的话语说了出来,无非就是还不错,现在他们既能挣钱又能帮政府做工,最后还能为自己的家族做些事情。
总之,说起来,他们没有吃任何的亏上,而获得了不少对于他们来说有用的东西。
建文皇帝朱允文很是高兴,当然,最后也没有去打扰其他人,反而看着一条条大路,从京师向着四面八方延伸。
这一段时间,朝廷所开办的工程有很多,之前是主干的,现在自然是做修修补补辅路次干道这样的操作,但并不影响整个京师的交通的运行。
如今自然没有什么大型的汽车出现,所以百姓们更多的是看那些马车。
方中愈并没有吧,这样的理论抛出来,只是告诉他们要为以后做打算,长久的打算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现在急急忙忙的,毫无规划,毫无理智的乱做一通,最后带来无尽的麻烦,毕竟十年后20年后,谁也不清楚朝廷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也许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也许帝国就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但他们心里都清楚,如果按照小方大人现如今的做法,恐怕谁也不会破坏这些东西,毕竟不管是谁坐上那个位置都需要这样的利器来控制所有的帝国疆域。
“之前京师修往其他地方的道路都是用这些方法做的吗?”
建文皇帝朱允炆还是挺好奇的,毕竟之前他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如今这样问也是因为他想了解一下。
“是的,陛下,之前的方法与这些大同小异,不过工部如今培养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大家对于整个流程也都有一些修改,不过大体上还是一样的,之前肯定要比这些要简陋一些,人才越多嘛,想的方法也就多了,比如说道路的实际规划,还有这些截弯取直,甚至可以说已为以后留下来的补充,他们都有考虑到,而且这些施工工具的升级换代也在进行之中,所以现在来看还是挺不错的,您现在看到的已经是最新的技术了,比以前要节省时间很多工人们除了有朝廷的工匠,更多的是沿线的百姓,他们愿意自发的来做这些事情,当然朝廷也是支付一定的工资的,也就是说,朝廷没有强制的要求,他们要来这里参加劳役,毕竟现在国朝人数在慢慢增多,老一辈的人又要供养,子弟又得参军,总之各种各样的事情压在他们头上,朝廷对于此还是做了比较大的改善。”
毕竟很多事情都是房东以实际来操作的,所以对这些情况比较了解,这样皇帝朱允文听了之后还是非常满意的,之前他生怕地方官员用朝廷的行政命令来要求百姓们扶老以甚至是压榨他们,但是听从方中愈这样讲,也就是说还是挺不错的,百姓们愿意来做,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至少不会像以前一样,就算是朝廷强制要求,他们也不会来做。
“这样的道路能坚持多长时间?”
毕竟钱已经花了,而且又耗费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如果只能维持很短一段时间的话,那就得不偿失啦,毕竟现在所做的一切,都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来做保证。
他可不希望自己花费精力和朝中大臣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变得一文不值,甚至是成为百姓诟病的东西。
“陛下,其实现在朝廷的能力有限,虽然能够修建出这么宽敞的道路,当然要想长久的对他使用还必须花费精力维护,当然以后的技术可能会越来越高,机器设备也会越来越强大,甚至是不依靠人力,也能做很多的事情,当然这需要很长久的时间,如今这样的道路以臣之见,至少能够坚持三年,当然三年后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还需要具体的操作,到时候还要详细的规划一番,不过如今朝廷对于整套这样的流程都有一些具体性的措施,所以陛下不用担心,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不可控的变化,他们也会第一时间进行补救的。”
技术都还不太成熟,虽然难做,但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做很多东西。
“那就好,那就好,还是要多多提高技术,尊重一下那些人才,朝廷不能剥削得太厉害,对于那些学子们,还是要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多做一些事情,这样成长起来也快一些,不要咱们白白培养了一场,最后却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陛下放心,这是自然。”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故事,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不容易。
总之这样的情况就像是之前他们所了解的那样变得可有可无。
朝廷的事情其实在很多的角度上都影响到了很多的人。
又在不同的程度上,给予了不同人不一样的想法。
春去春又来,又是一年的春天,整个帝国迸发出勃勃生机,就像是京师内外那抽条的柳树。
有水的地方就有树,有树的地方,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垂柳,垂柳,在那个年代还是很常见的。
进市里面的啊,水渠都开始在做清理,他们在做疏通,更多的只是一些小小的游船,搭载着游人们来来往往。
年轻的公子哥们依靠着那些说出一些萧显浮夸的话语,他们在那里陪着很多风尘女子游玩。
这才是盛世之象,至少很多人来到这里,都会感叹京师的繁华。
毕竟在天子脚下,整个一天府如今机构完备,设施完善,甚至是对于城市的规划,都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探索,远远的超出了其他地方。
今天是见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再一次离开紫禁城,到这里查看的时候。
在过去的日子里,他们曾多次离开紫禁城,方中愈也曾带着金融皇帝朱允文去往各个工坊学院,甚至是之前那些研究朝廷各种新东西的地方。
皇帝可以不懂这些,但不能不知道这些,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重视那些研发技术的人。
还是和往常一样,如今方中愈陪着建文皇帝朱允文就那样漫无目的的游荡。
两个人所说的话也只有他们两个人才懂,对于这样一个受人重视的锦衣卫大佬,很多人都不得不重新审视与方家的关系,与方中愈的关系,就算是他们够不到这一步,也会从他身边的人加以探索。
“打算什么时候成亲啊?”
虽然上回建文皇帝朱允文直接点破了那一层窗户纸,但是方中愈没有拿出具体的行动来,虽然他也说一全靠皇帝主持,不过皇帝自然也清楚方中愈的心思,所以在那之后虽然有那方面的意思,但是也没有逼迫他们。
“跟徐小姐见过了,徐小姐没有太大的想法,虽然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让她喜欢,不过如今看来,臣还是能和她做朋友的。”
方中愈已经记不起来,这到底是多少次?建文皇帝朱允炆在他的婚事上问他了,虽然之前一直保持沉默,可皇帝的心思他也懂得,毕竟这么久了,魏国公徐辉祖除了每年的重要事情,回到京师以外,一直都在外统兵,对于这样的统兵大将,如果太过放纵终归是不好的,就算是皇帝不怀疑他们,可是魏国公徐辉祖的手下就不一定那么想,毕竟只有魏国公徐辉祖更进一步,其他人才能更进一步,当然他们也不会真的就那样做。
毕竟谁也不清楚自己的身边到底有没有其他力量的潜伏,比如说锦衣卫,比如说小方大人身边属于他自己的那一部分卫队。
暗卫的存在是很多力量都非常清楚的事情,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没有点破毕竟伸手中都有一些北京人呀,倘若真的渲染桌子,倒霉的还是大家。
“那就好好那就好,别耽误人家姑娘,该成亲的时候还是,拿个主意吧,昨日太后娘娘又在朕的面前提起来了,老是觉得你不听话,这件事情都跟你说了这么久了,你还一直迟迟没有动作,所以朕这边压力也很大,还是尽快回去和老师商量一下吧,这件事情不能再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