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像是抱怨,但其实也是一种平等的对话,连王朱棣现在语气已经放得很松,至少跟之前的他相比还相差很多。
对于隐瞒住你这样的说法,方中愈倒是没有太多的计较,不过确确实实跟之前相比,他们的身份地位已经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最开始连王朱棣是叛军首长,方中愈只是去劝降他作为朝鲜的代表,再后来,方中愈作为锦衣卫去见了在京师里被软禁的燕王朱棣,如今方中愈又以,私人身份来见了即将远赴海外的大明燕王
“王爷说笑了,其实事情没有咱们想的那么复杂,现在既然已经能够达到这个地步,说明朝廷已经允许王爷做很多事情,所以明人不说暗话,王爷今天来请我做什么就直说吧。”
方中愈倒是不客气,坐下来之后就直接开吃了,对于燕王府的菜肴,他其实没有太多的喜爱或者是震撼,对于他来讲想吃什么好东西吃不到,除了口味没有厚实中那么精美,现如今做的菜肴也算是精美万分,当然调味料上面还有很大的差别,不过好在是有机蔬菜新鲜的。
燕王朱棣倒是被方中愈以这么直白的话语给愣住了,他确确实实没有想到方中愈比他之前见面的时候更加的锋芒外露,当然也许只是在她面前表现的这样,因为他曾听说方中愈如今可是非常的内敛的,很多事情都不参与,该放权的一定会放权。
“既然如此,那孤王就直说了,曾经你曾答应我,朝廷会将我远峰,反正不在大明国境之内,那个时候孤王还将信将疑,甚至是觉得你是为了欺骗孤王,才说出这样的谎话。”
燕王朱棣却没有动筷子,方中愈也自顾自的吃燕王朱棣说到这个地步,方中愈也没有接他的话,因为他只想燕王朱棣会继续说的,毕竟这个时候本来就是让他说话的,他要是不说的话,方中愈早就走了。
“如今孤王,深陷京师,甚至是有些怨恨当初你所做的那些事情,不只是我有这样的想法,整个燕王府因为孤王的投降而受到牵连的人,大家都有这种想法,但是如今朝廷又偏偏让我远赴海外,甚至是给予了我招兵买马的权利,这个时候孤王真的想知道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一股脑的全部说出来,是燕王朱棣今天晚上设宴的最大的目的,因为他想知道这里面到底参杂着什么样的因素,毕竟按照朝廷的律法,就算是把他软禁在京师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可以令人指摘的地方。
“这个重要吗?”
方中愈自顾自的吃着。
燕王朱棣看着他,笑着说的。
““孤王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已经算比较狂的了,没想到你比我还狂,而且这个时候国王想说的话不是特别的清楚吗?这件事情也许对你来说不重要,但对于过往来说非常的重要,孤王既然选择了接受这一任命,就要保护那些现如今投靠在孤王手下的人,孤王总不能带着他们去送死吧!”
燕王朱棣叹了一口气,自己蒸了一杯酒,喝着他看出来了,方中愈并不想喝酒,所以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也没有强迫方中愈喝酒,也并不给方中愈斟酒。
“没什么,朝廷想要长期的占据大明南洲,自然要有无数的人口做支撑,光靠统治那些土著居民肯定是做不到的,那么就需要从国内迁移百姓过去这事必然要做的事情,可是百姓们恐怕让他们强制离开现有的家园,没有人会愿意,但是跟着燕王朱棣也就是您去外面开疆拓土,自然是有很多人愿意的,毕竟远在海外换取一个大的功劳,在那里做个土皇帝也是不错的。”
方中愈倒是觉得燕王朱棣的担心是他们这个时代人固有的弊端,很多人都在担心这一举动,对于朝廷,对于燕王朱棣,甚至对于齐王到底有什么益处或者是坏处。
可是对于方中愈来讲,现如今只是因为朝廷的人还是太少太少,而且大部分都被消耗在农业上,也就是在土地里刨食。
想要强迫一部分人离开家园,是万万不能的,那么只能吸引他们去燕王朱棣得张某只是其中之一,后期将会有更多的政策激励他们前去。
燕王朱棣此时的想法却是与方中愈不一样,他听出来了方中愈似乎有更多的想法,可是这怎么听着有一些大逆不道的话语,不过一想到方中愈之前所做的事,多少都有一些大逆不道,燕王朱棣又有一些释然了,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特质方中,你才能做到如今这地步吧,毕竟朝廷没有任何情况下会听从一个臣子的安排,但是如今朝廷确确实实是按照方周一的安排在做的事情,就好像燕王朱棣被远封海外一样,之前放东西就曾告诉过燕王朱棣这件事情。
有些事真的是说不清楚,可是一想清楚,却发现似乎理所当然,就应该是这样。
世间有很多事,是巧合,但如果有了太多的事,碰巧在一起,那么就是故意的了。
有很多的事情我们说不清楚我们可能就那样,凭借着自己的主观臆想,做了很多的决定。
靠近燕王府的酒楼里面方中愈如今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台上的戏曲
对于这样把她之前的故事搬上戏台,方中愈并没有太大的意见,在这个时代版权这个东西界限还不太明显,虽然之前他也在不断的提倡这种说法,可毕竟做起来非常的困难,所以也有人改变他的画本,然后变成戏曲,他也是非常高兴的,并且鼓励这种行为
有太多的事情说不清楚,可也有太多的事情容易解释得清楚,方中愈现在要做的就是慢慢的把自己从整个事情中摘出来,然后从宏观的角度看着这所有发生的一切。
没有人来提醒方中愈有时间就要到了,对于燕王的宴会,方中愈自己不去,谁也没有办法去劝,就算是他的手下人知道这件事情也不会过多的说。
一曲终了,银幕落下,方中愈和其他人一样,掏出自己的银子叹赏。
和大家一样,方中愈这个时候只是一个看客,他只是在欣赏这一部作品。
和后世记忆中电视剧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但至少这个时候,人们还是在想办法,用仅有的舞台效果来表现出他们所能想到的效果,虽然方方中愈知道这还远远达不到那个效果,但他们努力了,他们拼搏了,他们在这个时候用自己的想象力把那个故事简单的讲述了一遍,虽然差的还很远。
不过对于大明的百姓,这已经足够了,大明白,心里想要看的就是这些,简简单单的猴王出世。
事情不能往复杂的去分析,一分析的话,总是会出现更多这样的事情,酒楼里依然热闹,新的故事又在不断的上演,方中愈也就依然没有起身离开的意思,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来了,也许连王朱棣这个时候要等急了吧。
酒楼里的喧嚣并没有打断方中愈的思绪,其他人也没有靠近这位京师里如日中天的红人,小方大人。
就算是平时想要套近乎的人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抗上来,他们都知道方中愈对于百姓们还是很亲近的,就算是有人有事也只会在关键的时刻或者说特殊时间段去找方中愈,不会是在这个时候。
这才是真正的大明生活呀,百姓们在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我是流完之后,我会在这里选择放松一下,虽然女子的数目不多,但毕竟还是有的。
楼上的雅间会给他们创造一个比较安静恰当的环境。
百姓要做的就是拿钱出来,事情做好。
远在北方的驸马爷梅殷,魏国公,徐辉祖,大将军盛庸,如今正在准备着第一次的对外战争,大规模的,虽然他们没有对外宣布,也没有向朝廷这边过多的透露消息,但是他们已经在不断的做着准备了,之前小规模的冲突一直在爆发,草原上的部落如今也在积蓄着力量,他们只想冬天就要来了,这个时候如果不在抢劫一番,恐怕自己的日子将会更难过了。
这两年他们想了很多的方法,就是要到大明这边来打听消息,甚至是还不断的派人过来,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事,就算是派的人过来,也找不到一些消息,或者说那些人都无缘无故的消失了。
他们也曾怀疑是大明朝进这边的人对他们进行了封杀,或者说只要是异族人出现,都被杀掉了,可是后来却经说商人们还是能够走南行北。
所以草原部落上的这些人心里都有些害怕,到底是什么情况?
经历过整编的北方边军,如今编制是新的编制,竹匠手下都有一帮参谋,甚至是兵部尚书茹瑺引导的训导官。
也就是说,有一大部分人对整个战争在负责任,所以风险较大,是没有人会同意主将做主打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