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1章 帝国首脑在徜徉

大明影侯 醉颜7点5 4453 字 9个月前

“臣知道了,谢陛下信任。”

还是之前的那句话,如果不是建文皇帝朱允文,如果不是他有一个父亲,是文学种子,方孝孺,如果不是他有这些朋友,现在的这一切都做不到。

换一个人来,换一个人做皇帝。

这一切恐怕都不会出现,毕竟千古以来就只有建文皇帝皇帝朱允文这样的一个看似文弱,内心却有些想法的人做了皇帝。

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当初他所接受的皇家教育并不是那么充分,而是匆匆上马,短短的几年之间,他见过了杀戮,见过狂暴,所以不得不在自己一登基之后,就把政策变得很是柔和,甚至是宽宥。

但是那样却带来了一大串的麻烦。

庆幸的是,现在这些麻烦方中愈得到了改变,大家都团结一致向前看,不是没有争议,只是大家巧妙的将这些争议都化为了动力。

想要获得更高的地位,想要做得更多,就必须努力的将手中的事情做好,对于方中愈来说,他想做的还有很多,他想改变的也还有很多。

地方上的官员如今调动频繁,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够做好手中的事,更严重的是因为调查组调查出来了很多的事情,所以你不给出的考评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些人升职,而有些人却降脂。

朝廷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的严肃,更加的保证自己不要做一些违法犯纪的事情。

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的谈话,自然是不会传出去的,至少目前没有人敢私自的嚼舌头。

事情正在按部就班的做着,京师里仿佛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

国子监正在为皇家军事学院的开学仪式做着准备。

工部尚书郑赐正在带着人不断的研发新的水泥标准。

隶属于他们的专利司也在不断的组建之中,现在已经对外宣传,可以申请专利了,当然专利也是一个时间限制的,五年还是十年,他们还在讨论之中,不过如果十年之后这些专利是会失效的可以成为老百姓们所用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根本就不明白这些所带来的力量,但是方中愈也没有想过做太多的解释,只有不断的经历,人们发明更多的东西,那么以后这些竞争只会促进更大的创新。

他要保证那些工匠们既能活下去,又能不断的开发新的事物。

朝廷不可能保护得到所有的人,但是如果能保护艺人,至少说明他的做了努力,他们可以让这种进步延续下去。

大都督府和兵部正在对新军之中的将领们做以考核评分,他们将会被正式授予军衔。

地方卫所的准备还在进行之中,毕竟牵扯的太大,而且各地的人事调动如此频繁,自然是要花费一番功夫的。

如今是一个很多地方都需要人才的地方,但是大明的人才明显是还差很多吧,因为很多人之前浪费了大把的时光,在科举之上,很多知识都没有学过,所以这个时候就爆发出来了一些短处,想要获得更高的地位,就要学习更多新鲜的东西。

只是可惜,知识不是一天就可以学成的,他们必须要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然后将新的知识转化为己用,所以如今的私塾和朝廷所办的学堂越来越受欢迎,那些百姓们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去读书,当然还有一些事适合成年人读书的,也就是大家没事的时候。

好在还是有变化的变化,就是这样不断产生的,一个小的变化,可能会引起一连串的电话,量变引起质变,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在就是这个机会。

时间过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事情上了正轨。

建文皇帝朱允文还没有达到垂拱而治的地步,整个大明的制度也不允许他这样做,太祖高皇帝当年为什么要废除丞相,也是因为要把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自身之中,到了如今建文皇帝朱允文这一代,他自然是想把权力分散的,而方中愈给他的建议当然是集体掌权,最高的权力当然是只属于他。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建文皇帝朱允文只要掌控更多的人,让那些人去做事情就可以了。

“”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有些东西你没有见过,并不代表它不存在,而且存在的时间可能比人类的历史还要长,或者说在整个人类文明之中,有一些东西是不断的出现的。

帝国存在的历史还很短,但华夏文明存在的历史已经很久很久了。

不管是传说还是史诗中所记载的,都让大明的百姓能知道,在大明之前还有许多朝代,很多朝代的疆域都是在不断的扩大化的,甚至是在那个人人向往的大唐。

那可真的是万国来朝。

只是可惜,自那以后,中原大地陷入了混乱,皇帝像流水一样不断的更换。

如今又是几百年过去了。

到了大明。

在这之前,他们的日子说不上好,但也说不上差。

只能说可以勉强的活着。

让民智开化,也就是让老百姓获得知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多的统治者都不愿意做,因为那样做就意味着给他们带来很多麻烦。

知识越多,想的就越多,不满就会出现,埋怨就会滋生。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有很多的人反对双中愈进行大批量的改革。

但是到最后他们却也不得不支持,因为不管从什么角度上来说,双中愈的做法都是让大明更加强大,或者说让民族更加强大。

总不能让大明的百姓慢慢的退化,在到时大家都用贝壳土石交易吧。

难道真的要让大家再用竹刀在竹简上刻字?

所以现如今的变化,也让他们深刻的感受到,大明真的不一样了。

琉球王国和倭国的使者们,现在带着大明的赏赐望回赶。

他们要更快的回到自己的国家,向自己的国主禀告大明,如今有了新的变化会给他们带来什么,而且那些政策是大明给予的最好的好处,他们自然希望能够派遣更多的国人前来学习。

当然,里面参杂了不少锦衣卫的暗探,有没有人知晓就不知道了。

锦衣卫到底拍了多少人出去?目的又是什么?其他人不知晓,但是锦衣卫的内部高层都知道,现如今他们都知道那人正在下一步很大的棋,而他们都只是计划中的一环,只要好好的把事情做好就行了,对于他们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每个人都是那样一步一步慢慢起来的。

现如今,他们跟着大人能拿到很多的愤怒,能获得更多的权利,自然是巴之不得的。

方中愈身边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是真的,因为之前那些只能在她身边做守卫,或者是暗影卫的人,现如今都能独当一面了,他们对于不断的派往各方去获取最新的消息。

锦衣卫内部的调动岗位还是很频繁的,当然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功劳,让大家同意你更换。

建文皇帝和朱颖文的聊天,总是会出现一些不大不小的意外,或者说连他们两个都现在没有办法去把握整个问题的谈论方法。

有些时候大家可能不清楚,也许皇帝和方中义所谈论的事情,就在不久之后会变成一项大的政策和策略,在整个朝廷中颁发。

“海军都督府?这么说你是要把五军都督府所统领的卫所兵全部划陆军了?”

海军这个词,方中愈以前也跟建文皇帝朱允文讨论过,建文皇帝朱允文也不是傻子,所以一下子就明白了问题症结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