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认为无愧于心。
天子是没有错的,天子是不会犯错的。
所以那一场战争必须要有人承担。
不是替罪羔羊,而是事实上的承担,所以大和尚姚广孝就那样撞死在燕王朱棣的面前。
所以最忠诚于燕王朱棣的大将张辅那样选择了自杀,带着他手下的兄弟们战死。
这场战争对于北方的破坏,没有人可以忽略。
就算是建文皇帝,朱允文也不得不说,那场战争真的带来了太大的影响,所以导致了如今整个朝廷还没有恢复元气,所幸的是,正是因为方中愈所做的这些东西,才让他们觉得,整个大明朝廷还是有救的。
勃勃生机是不可泯灭的。
对于很多人来讲,这只是其中的一件事情,而对于建文皇帝朱允文来讲,这一年是他所做的新决定中最让人难受的一年,因为他没有办法看到太多的结果。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还有人中立的原因,但是他却不能把所有反对的人都排除掉,一个朝堂,不能有太过统一的声音,这是当年太祖高皇帝交给他的双方博弈才是最重要的结果,但是如今他知道,方中愈的重心根本就不在乎当真,他不愿意让更多的人这样反对他们。
他要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努力的支持这件事情。
而不是把这件事情弄的乱七八糟。
正因为他相信,建文朝上不会出现党争的问题,至少目前不会出现,所以才会允许如今的事情这样发生。
方中愈会不会一家独大?这是其他人考虑的话问题,建文皇帝朱允文目前并不会考虑,因为他相信方中愈一家,目的是好的。
方中愈的弟弟方中宪,如今正在宫中陪伴着太子。
只要是太子学习的,他都要学习,只要是他学习的太子爷都要学习,这是当初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商量好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的关系好,那是因为方中愈的能力特别的强,能够帮助建文皇帝朱允文处理一些事情,但是他的弟弟方中宪没有那么高的天分,毕竟中愈是穿越过来的。
所以这个时候他们俩都在共同学习。
这是为了可以培养他们的感情。
当然,太子的伴读还有很多人都是跟他们差不多年纪的孩子,勋贵家的孩子。
这些人都将会是以后太子的班底。
太子毕竟是储君,是以后的大明天子。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大明天子与储君其实是处于一个矛盾的位置,因为储君参与朝政过大,会被认为有异心,但是不参与朝政又会显得能力平平,甚至是没有办法成为未来的大明天子。
不过,索性太子如今年纪还小,还可以慢慢的教。
建文皇帝朱允文也没有觉得啊,太子如今会对他造成什么危险?
所以这个时候两个人的相处还是挺合适的。
有一个人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永乐皇帝的儿子朱高炽。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朱高炽成伟的太子之后很长时间就都是没有办法接触朝政的,因为他的父亲特别的担心,就算是一代大帝,永乐皇帝也没有办法理清储君和他之间的关系,因为只要他们稍微做一些动作,可能就会引起他的反弹。
在很长的时间里,永乐皇帝都不会给太子实权,在那个时候太子做事小心谨慎,连詹事府里的那些大人们都没有办法在外面昂首挺胸,因为他们知道,私自接触其他大臣,最后带来的只会是更大的打击。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出现了汉王都会造反的消息,他手中掌握的力量,只有他的护卫,差不多1万多人,既没有文官支持,也没有武将背景,所以根本就没有其他人愿意支持他。
说他造反,恐怕难以让众多的人服众,但是为什么他有这样的想法,肯定很大的原因,都是出自于永乐大帝身上。
也许他是想考教自己的儿子,也许他是想看一看自己的大儿子到底有没有能力继承他的皇位。
所以他的二儿子的野心,恐怕是由他自己亲手捧出来的,谁知到最后却弄巧成拙。
不管是什么事情,掺合了太多人之后,都会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变得特别的复杂,但这个复杂之中是因为利益给的不够多,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胃口,所以才会把事情进一步的变得复杂,这是不能更改的规则当然,如果想要把这件事情变得更简单的话,那就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让所有的人都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满足他们的所需,就会把一件复杂的事情变得更简单。
这也是方中愈知道的,在这个时代最大的规则就是让所有的人都满意,虽然这个规则从来都达不到,那么就让大多数的人满意,让那些掌权的人满意,最后获得彼此想要得到的。
道理讲不通的话,那就以杀止杀,以暴制暴。
这一间方中愈相信他可以做到,他手下的人都不是吃软饭的,更何况掌握着大明幻夜骑这一强大的利器,足以让他们做成很多事情,大明幻夜骑如今也在扩编了,当然挑选的不是军中的好手,而是锦衣卫卫所里面的各种好手。
内部扩编是能保持忠贞性和稳定性最大的方案。
当然,这里面最好的好手还是属于那些外出小队。
也就是之前挑选出来的那一批精锐。
如今他们正渗透在全国各地,或许连他们的上司都不知晓,他们最终的任务到底是什么?都接到哪些任务,要在哪个地方做什么样的事情。
所以这样的情况出现之后,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锦衣卫的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现在方中愈所掌握的力量越来越多,对于他们来讲,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对于整个大明朝廷来讲,似乎又是一件好事,毕竟一个强势的方中愈,一个强势的锦衣卫,对于很多事情来讲都是一种强有力的威慑。
不过特务机构终究是特务机构,做一些侦缉天下的事情还可以,但是很多事情是不能摆在台面上说的,这就需要一种手段,是他们暗地里的手段,就看每一个人怎么想了。
整个大明朝廷都知道,方中愈掌控着大明最强有力的暴力机构,但是如今,虽然锦衣卫上面还有高层,但是对于这样的发展,其他人是没有意见的,锦衣卫的内部空前的团结,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是当年的那些事情,他们早就变成如今这个样子了,但是现在只能紧紧的抱在一起,只有团结才能解决掉很多问题把隐在的危险都排除在外。
潜在的危险是最让人害怕的,让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事情该怎样解决,所以如今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发生。
很多人不太清楚,方中愈如今一套大的动作的最后的意义是什么?但是做一些高瞻远瞩的大佬们,他们却知道,方中愈现在所做的一切,无时无刻都不再包括增加大明的国力,而且年轻人的力量愈发的强大,这是他们有目共睹的,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了京师,当他们到了京师,发现了,跟以前他们所看到的所想的所受的教育不一样的时候,他们就会知道,有些事情必须要改变了,只有让自己更好的改变才能确定什么时候能让他们出人头地。
不接受改变肯定是不行的。
京师里花花绿绿的世界已经让他们看花了眼,但是这个时候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有些事情不是他们自己做就能够做到的,他们需要无数的支持,需要不同人的支持,需要更多人花尽心思去帮助他们,当然前提是他们值得帮助,有自己的能力让别人来帮助他们。
否则的话,很多事情都是白瞎,就是一句空话。
很多人都在等待,等待最后的结果出来,再最后的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一切都有可能什么都是变数,没有人可以确定自己的初试能不能过。
但是不管能不能过,都必须要坚持下去,把这件事情完成。
建文皇帝朱允文要求再增加500个名额的事情,立马就传了出去,很多学子们都对建文皇帝朱允文感恩戴德。
大明报和逊志报立马出了特刊,对于这件事情广泛宣传,甚至是将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谈话的一些内容也传了出去,当然是有过修改的。
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对于他们来说,什么事情都很重要,见皇帝朱允文有他的考虑,方中愈也有他自己的考虑,甚至是如今国库缺钱,也是他们都知道的。
从理论上来讲,缺钱与他们的关系并不大,但是他们知道,朝廷正在做各种各样的改革,每一个地方都需要用钱,所以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觉得这次机会真的是来之不易。
皇帝圣明,这样的话,如果只是简单的说出来,恐怕很多人都不相信,还会觉得自吹自擂,但是如今大明报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宣传这样的话,所以建文皇帝朱允文如今的待遇可以说是非常好的。
老百姓是非常相信如今大明报的,汇报的。
毕竟大明报代表着官方口舌,他所说出来的话语都是要承担责任的,每一个人都不敢拿这件事情开玩笑。
更何况如今王师兄还想做大名宣传部的部长,就更加要在这件事情上花费功夫了。
事情做好了,不一定有很大的功劳,但是事情做差了,一定是有很大的罪过的,更何况在如今,朝廷想要尽力维护建文皇帝朱允文的权威和朝廷的权威,那么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差,所以他们必须要保证,朝廷与皇室的尊严,必须要被维护。
甚至是现在民间的酒楼也在不断的传递者,建文皇帝朱允文所做的决定,毕竟他们认为这样的大事也只有见皇帝朱允文能够做主了,其他人只能听命行事,就算是方中愈也只能因为建文皇帝朱允文的原因,才会对这件事情加以干涉。
那么要想获得这些名额,就必须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也就是说条件其实更加的苛刻。
又没有多久,那些小道消息的报纸又发出来了,一些之前没有公布出来的消息,那就是这些学子的成绩进入皇家军事学院是要考核的,也就是说,会有多重的考验在等待着他们,并不是说他们如今进了皇家军事学院,就一定是稳固的。
他们的排名也许会有变化,而这些变化来源于他们之后的表现和成绩。
同时他们的排名也会为他们获得奖助学金提供证明。
当然,毕竟是搞小道消息的,很多事情他们知道了不太清楚,也就是稍微知道一些与之相关的,但是没有办法去说明的东西,所以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或许就应该是这样。
不过这样的消息,在那些学子面前,却给予了他们很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