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3章 悔恨没有金手指

大明影侯 醉颜7点5 5226 字 9个月前

毕竟把什么事情都公开了来说对于朝廷来说是一种打击,他们的威望,不能因为这样。

成群结队的学子们正在那里观看着那种规则,不知道的也一直都在讨论。

他们都在算着,怎样才能使自己得到的分数最大化,怎样才能帮助自己在这一场筛选之中,脱颖而出。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成为最后排名靠前的人,所以他们要尽量想尽办法为自己来获得最优秀的位置。

这个时代见到皇帝被皇帝赏识,还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所以就算是为了自己以后吹牛逼能有一点撩。

他们也会努力的做着这种事情,更别说如果真正进去了,还能帮助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

“张兄,这一次咱们兄弟俩可要大显身手争,取能进入皇家军事学院学习。”

“这是自然,咱们兄弟俩游学天下所知,甚多。如今朝廷既然有了这样的路子,咱们也先多做做准备,到时候一鸣惊人,也让大明天子看看咱们兄弟都不是吃素的。”

这样的话语在很多地方都能听到,每个人摩拳擦掌似乎参加挑选就像是走上战场一样,他们一个个都努力着做着这样的事情,为了自己以后的将来而拼搏。

这样的话,听起来似乎很是熟悉对于他们来讲。

之前他们要来参加恩科也是一样的。

朝廷已经很久没有恩科取士了。

今年也没有人提起过,似乎大家都遗忘了这件事情。

之前因为中愈北上,灭了蒙古人的一个小部落,所以,那些部落们叫嚣着要为那些人报仇。

只是很可惜。

那些部落头人们收了,其他人的经营才波之后再也没有了动静,就好像他们从来不知道这件事情一样。

雷声大雨点小,在蒙古草原上特别的普遍。

纵然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

活命还是最重要的。

派过来的探子基本上还没有进入大明国际就已经被处理掉。

锦衣卫到底派了多少人上去没有人知道,但是并不渐渐的知晓了,锦衣卫的打算。

其它其他人曾经跟中愈聊过。

他很清楚这个年轻人从来都不会上罢甘休的。

只是如今看来他并没有在太多的事情上加以限制。

也没有表现出一定要做一些大事,打算。

所以目前看来他所推行的政策都是针对大明国内的。

之前建文皇帝朱允文,曾经要求双中愈自己做主,为诸位亲王重新划分封地。

这可难为了中愈。

虽然他知道在他的记忆中还有很多地方都是无主之地,但是在某些地方那里已经有了相当强大的帝国。

偏偏他又不记得那些帝国具体在什么位置,又在哪些位置有了军队或,者说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所以他还是挺为难的。

所以这一段时间心里还是有些压力,毕竟建文皇帝朱允文永远把这么大的事情交给他了,他要是不做好的话,自己面上也过不去。

朝天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了限制,但是这些限制已经慢慢的在减弱了。

主要是因为很多东西越来越公开化透明化。

中愈没有想过限制皇权,但是之前他跟建文皇帝朱允文聊过一定要保持这三者的平衡。

所以算是有失有得吧。

对于建文皇帝朱允文来说。

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在大事上做主,而那些细微的小事肯定是希望交给下面的官员来做的。

他并不希望自己像太祖高皇帝一样事无巨细。

什么都由自己做主,那样既让官员们没有了积极性或者说他们只成为了一种传达旨意的人。

而且那样做还会让自己过度劳累。

作为大明天子他要想的是五年后十年后,甚至是更长远的事情,而不是每天纠结于张家长,李家短。

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方中愈才能把很多事情跟建文皇帝朱允文皇来讲,换了其他人根本就没有这种可能。

建文皇帝朱允文也很清楚,有些权利,它放出去了,以后就收不回来了,就算是自己的后代,要是出了一个强权皇帝把这些权利再收回去,但只要他驾崩了,依然会有大臣门把他要回去的。

所以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态势是最好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一直坚持这样做的原因。

其实诸位大臣心里也明白,如果没有方中愈很多情况都会发生变化,但是如今有了中愈,建文文皇帝朱允文似乎也放了对于他们的帮助,更大。

至少如果现在见皇帝先把这些权利要回去的话,众位大臣也不会同意的。

整个朝廷似乎处于一种相对平静,但却又疯狂的状态。

如今都是内政上的改革。

之前没有牵连到的那些王爷们也纷纷派使者进京向建文皇帝汇报情况。

他们心里也很清楚,只要皇帝腾出手来了,对于他们的处理将会出现。

现在就看他们怎么选择了?

到底是换封?还是老老实实做个太平王爷。

当然并不是之前的那种太平王爷在自己的封地里什么都说了算。

皇帝,朱允文还是相信贤者为封。

以后并不会大肆封爵。

而且世袭罔替这件事情将会越来越困难。

当然外封的王爷不算。

这些准则,其实是由宗人府和锦衣卫在共同讨论的,虽然坊中愈在负责,但是他还不想抢了宗人府事情。

不过宗人府因为之前燕王朱棣的事情,所以现在比较杂乱。

基本上都是仅锦衣卫这边的。

这本来不是一件太过可耻的事情,但是事实已经发展成这样了,大家也没有办法,只能努力着凑合着做。

建文皇帝朱允炆允文非常的重视这件事情,所以让更多的人一直都在努力的维持着这种事情的运转,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去触建文皇帝朱允文允文的霉头,他可是想把这件事情做好的大家都得努力制作。

积极性,这件事情是一件因人而异的事情。

但是如果能够有足够的利益。

忙碌起来的话,时间就没有一个阵型。

越来越多的人处于忙碌之中。

他们不仅要做好手中的事情,还要将这些计划不断的完善。

方中愈给的东西都是草案,就算是之完善上过的也远远没有达到羡慕钱的要求,所以他们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改变。

大家的忙碌并没有让很多人改变他们的想法。

比如说方孝孺的老婆方郑氏也就是中愈的母亲。

这个时候还在惦记着他的儿媳妇。

之前中愈一直推脱。

就算是太后娘娘之前聊到的时候,他也没有答应。

后来太后娘娘又让建文皇帝朱允文跟方中愈聊了一聊也没有得到确切的回复。

对于中愈来讲,他不是太着急。

不过确实他马上就要18岁了。

在以前这样的年龄,孩子都会跑了。

但是他现在年轻时都还没有说。

这就有些不太好了,所以就算中愈不急,很多人也着急。

他们想把中愈把这件事情决定。

所以这个时候很多媒婆就上门。

不仅仅有帮中愈说新的当然也有帮方家的小姐说清的。

毕竟方贞也快要到年底了。

方中愈知道这些之后只能笑了笑装作不知道。

毕竟他是真的不想这么快就说一门亲事。

可是父母的心跟他的不一样啊,他们还等着抱孙子呢。

儿子现在有了成就方郑氏其实已经很高兴了。

但是他并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一直处于忙碌之中,虽然儿子做的都是大事。

所以这就比较尴尬了。

儿子的想法是儿子的,他的想法可不一样。

所以他认为必须要尽快的做下这个决定。

也是正常的。

方孝孺这个时候也挺支持自己妻子的,这种举动。

毕竟儿子年龄大了,是该找个人帮忙看家了。

就在方家二老在为自己的儿子做打算的时候,方中愈可没有这样想,这段时间他特别的忙,魅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情。

其实民间也有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很多人都在说小方大人应该澄清了。

还有的人,甚至觉得小方大人就算不娶,那些官宦家的子女也可以聚聚,小老百姓家的子女嘛。

很多人甚至想到要不要去自我推荐一下?

对于方中愈来说他现在真的没有这个想法,就算是有这个想法,他也不着急。

对于长期来说,还有很多的事情来做,他现在只想把自己头脑中关于整个操心的事情说清楚。

有的时候中愈也在想,为什么其他的人穿越了,就是杀人,杀人不断的杀人?

甚至是征战沙场,到处征战将大片的土地纳入大明的统治范围之内,而他却如今还在京师里面转悠。

后来才想清楚,没办法,谁让自己本事差了,记不住太多的东西?

而且自己没有金手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