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她还不抱什么希望,但是后来哥哥做到的事越来越多,也让她相信,总有一天中愈能做到这些在的,后来哥哥真的出现在战场上,这也给了她无限的希望,发现这件事越来越近了了。
方贞在家里的时候从来没有忘记读那些兵书传记,甚至是哥哥留给她的草稿,她也经常在自己的房间里排演。
不过这个时候也不会让自己的父母知道。方孝孺的还好说,只是她的母亲方郑氏恐怕还是希望她早点嫁人,相夫教子。
方郑氏是一个很传统,很传统的妇人,所以想法都比较简单,她们追求的是儒家的相夫教子,一直就是这样,从来没有变过,她的女儿也会和她一样嫁人,然后在家。
要是知道她的女儿会上战场,甚至是要做到这些事的话,恐怕就更加艰难了。
她不会松口,甚至是会想方设法阻止。
方家的一家之主是方孝孺,但是后院的一家之主是方郑氏。
后面的事情当然是由他说了算,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过过过。
“起来起来,愈儿快起来。”
方孝孺和方郑氏都很高兴,自己的儿子中愈回来了,两人脸色中都带着笑容,看见自己的儿子,跟自己行礼。
方郑氏立马就走上前去,扶起了他。
她扶着中愈,另一边,感叹自己的儿子真的长大了。
方孝孺却没有凑上前去,不过脸上的表情那是真的很高兴,很自豪,看向中愈的眼神中透露着骄傲。
之前他做的事情方孝孺都不知晓。
只晓得那一部分东西,也觉得自己的儿子已经做得挺多的,不会再牵扯到其他的事情,但是现在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发现有些东西都与中愈有关,方孝孺也就看开了,不过身为官场中人,他还是很谨慎的,有些事情能做做不能做,还得稳当一点。
所以事情真是麻烦,不过现在中愈已经回来了,那就慢慢来吧。
有些事情中愈和他商量过,但有的事情中愈没有和他说,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呢也已经中愈回家了,所以团聚的时刻到了。
中愈看着这一大群子,人是真正的关心他,所以真的是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相比较之前他恐怕只是想保护他们现在他更加的愿意了。
“回来了就好,就好啊。”
刚说了几句,方郑氏眼里就有了眼泪,之前中愈离开的时候她都很担心,后来听说中愈到了前线,他就更加担心了。
身处前线,哪有那么容易。
那里都是刀剑,刀剑可不长眼睛啊!
要是伤到了,可怎么办?
中愈不在的这段日子里,方郑氏心里都非常担心他,很害怕,生怕中愈在那里会有个什么三长两短。
所以经常都休息不好,现在看起来都憔悴了一段时间,要不是之前方孝孺劝说她,那一段时间她可真的会把自己逼疯的,现在看起来状况还不错,除了有些憔悴以外,没有其他的影响。
“母亲,孩儿没事,您不用担心的,孩儿这一次在外面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有那么多人跟着孩儿不会有什么事的,您不用担心。”
中愈之前就想到了这些事情,但是要做事情是没有办法的,必须远近时还要亲临现场才能去看看他手下的人,相信他是一回事,但是如果他不能身先士卒,把这件事情完完整整的做下去的话别人是不会信服的。
再说了,大明幻夜骑是锦衣卫统领的,大明朝廷中最精锐的一支人马,恐怕除了宫中的那些秘密卫士或者是那些勋贵家的家将才能与之对应一样。
“好好,母亲知道了,母亲知道了。”
“好了,都别哭了。中愈也辛苦了,咱们赶快吃饭吧!”
方孝孺看着自己的夫人和几个孩子,眼里都有着泪水,心里有些安慰,但又觉得这个时候不太合适,还是劝了一句。
中愈赶回来,还没有吃东西了了,况且之前也没有听到,中愈回来的风声,也就是说中愈的回来还是保密的。
就在中愈离开镇江府之后,越来越多的消息,从镇江府传回了京师,而且之前派过来的人马快马加鞭赶回京师,他们抓住了1分1秒的时间,丝毫不浪费,总之为了家里的事情,他们一直都兢兢业业,甚至是不眠不休。
之前几天他们还能见到方中愈,甚至和他交谈了几句,表达一下自己的来意,但是后来几天中愈所见的人越来越少,几乎将他们隔绝在外面,所以,有的人到了,有的人没有见到,见到了也见不到的可能就要比较,为什么你能见到,不能见到他们,大家都是一样的都进来,怎么会这样呢。
不过他们也并不会去责怪方中愈,锦衣卫的小方大人颇得圣宠,现在又有大功在身,其他人恐怕也不敢对他有什么怨言,那就只能从对方手里见真章了。
你还别说,还真有人觉得是对方的问题,不比较,还没事,一比较有问题,大家都是做生意的,或者说家里都有一些背景,现在来这里怎么为什么你就能见,别人就不能见?
当然自从中愈离开之后,这样的摩擦和纷争也已经减小了,大家都是来求财的,现在弄成这个样子,谁也不想这样样?
在中愈离开之后,他们也快速的赶往京师。
不过他们之前带来的镇江府的繁荣却没有减弱有越来越多的商队,从这里采集购买,甚至带来他们的从其他地方运过来的东西。
其他人对这样的现象,自然有些好奇,甚至有些疑问,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个时候,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经济的市场规律。
人越多,自然消耗的就越多,就需要有人把这些东西买过来,卖过去甚至提供给他们。
中愈心里自然是知晓的,这是一种常见的集群效应。
镇江府离京师太近了,所以京师有的东西,镇江府里几乎都有,而且,做的也不比差,但是只有一点他的人比较少一些,不过越来越多的人会往这边,大明严肃的,户籍制度,让他们没有办法自由的迁徙,但是人是可以走南闯北的,只要跟朝廷那边获得他们的许可。
人来人往,自然会增加这样的热闹程度。
从镇江府到京师的的官道之上,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上面行走,有人急急忙忙,有人慢慢悠悠,他们都有各种各样的目的前往京师,当然大部分的人是因为要去见一见方中愈。
也有一些人是因为战争结束了,现在他们想去看看大明朝廷的首府。
京师的繁华与热闹,他们都只是在传闻中听说过,甚至只是在报纸上看到过,大明报宣扬的,京师无限的好,让他们很是向往,当然,有人在里面发现了商机,有人在里面发现了赚钱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但是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明京师。
就在大家急急忙忙追赶的时候京师那里数匹快马到了。
中愈隐藏了身迹,没有和他们一起,只是和大家悄悄的从城门口进了京师。
京师这边的防范还是挺严的,越来越多的人在搜索。
就算是战争结束了,他们也不会放弃这样的情况,这里的检查只会更加严格。
锦衣卫一日没有放松,对京师的监控,这样的情况就不会结束,况且锦衣卫还要掌控几乎所有的地方。
这也正是显示他们权力的地方,只要不做的太过,但是又让其他人觉得安心就可以了,他们很好的把握了这个度。
其他的事情由曹文越,曹大人做主和其他部门的接洽,甚至是和那些大佬们的博弈,都有曹大人做主,中愈只要做好事就行了。
方中愈做的太多的事情,有人认为好,有人认为差。
但是现在廖氏兄弟的货栈和其他的生意,让不少人尝到了甜头,他们想要扩大自己手中的权柄,不过并不是从方中愈手中拿,从中愈手中拿完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们可不会做这样的事,至少目前不会。
到了,他们这个份上,自然可以看到方中愈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东西,就看自己能不能抓得住住住?
这样的话说起来似乎很是简单,但是真正能放下贪心慢慢等待时机的到来的人,却不是很多。
不过没关系,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跟方中愈闹翻,况且他们的子嗣还在那里,和他们一起。
所以处于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朝堂上的众人都是有些喜气洋洋,他们之前还担惊受怕生怕燕王朱棣会打进京师,那个时候遭到清算的,就是他们。
不过也有一些人害怕,因为那个时候他们真的想要投降燕王朱棣,当然这是内心的想法,燕王朱棣并没有打进京师,他们也就心里舒了一口气,气口气。
没有人知道,那就好了。
是不是真没人知道了呢?
现在还真的难说。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句话放在任何时代都是成立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