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神奇的背后

美国从二战时期就是一家独大的局面,冷战时期达到了巅峰状态,要说科研能力和工业实力,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单独和美国抗衡,包括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就是欧洲国家在内。

偏偏雇佣军团的出现,一巴掌接一巴掌的使劲打美国政府的脸,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就拿现在的军火出口来说,雇佣军团号称是良心出口商,所有的武器装备一对比,美国搞得那些简易版,俄国搞得那些猴版,彻底伤害了采购方的心。

“这就看出吴宸的战略布局能力了,他一手把前苏联的遗产挖空了,除了核武器没有搞到手,其余的精华可以说全搬到了乌可兰,组成了全世界第二大科技研发群,奠定了雇佣军团的军工发展基础。”

“像是前苏联的安东诺夫设计局,这是全球设计制造运输机的王牌,伊夫琴科进步设计局和马达西奇发动机厂,航空发动机的主要制造基地,南方设计局,前苏联主要的导弹设计机构,南方机械制造厂和巴甫洛格勒机械制造厂,是专门生产火箭和洲际弹道导弹的基地,哈尔科夫莫洛佐夫机械制造设计局和马雷舍夫工厂,前苏联主战坦克的主要基地之一。”

“乌可兰的材料学研究所、超硬材料研究所、晶体学研究所、强度问题研究所和金属物理研究所,这是前苏联的五大材料研究所,乌可兰的巴顿焊接研究所,其技术领先世界,比美国的技术都厉害,那都不用说了。”国防部长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前苏联解体的时候,美国也花费心思去乌可兰挖人,人才是最大的财富,但收到的效果却是寥寥无几。前苏联的科研人员,特别是那些国宝级专家,没几个人愿意到美国就职,哪怕是待遇开出了天价,反过来却被雇佣军团给一锅端了。

“尤其是整合了乌可兰的工业实力,组成了乌可兰军工产业联合体,这个生产集群可是太厉害了,截止到目前,已经有一千两百多家企业,海陆空三军所有的武器装备都能制造,其中超过一半是雇佣军团全资,其余的都是控股。”

“主要是分为几大板块,机械制造板块、动力制造板块、电子设备制造板块、电气设备制造板块、金属加工板块、计算机和软件开发板块、核工业板块等,只要提供图纸和要求,这些企业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制造出合格的产品。”

“比如说一艘航空母舰,黑海造船厂负责船体的组装和焊接,其余的全部要给乌可兰军工产业联合体制造,船体各组成部分由金属加工板块负责,电子设备、电气设备、动力设备、反应堆、计算机、作战系统等等,也由各自的板块负责。”

“大家是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乌可兰军工产业联合体不但能生产军工产品,换做是民用产品也一样,这种产业集群优势连美国企业也觉得眼红。”中情局长说道。

“照这样的局势发展下去,美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制造速度,会远远落后于雇佣军团,这是我们的一个软肋。二战时期之所以动员全国之力生产,是因为当时的武器装备标准不高,技术含量很低,随便哪个企业都能参与制造,而现在比的是尖端技术运用,就算是航空母舰的设备可以分开制造,但舰体呢?”

“雇佣军团的黑海造船厂和金兰湾造船厂,都有两个大型船台,圣彼得堡北方造船厂有一个,加起来就是五个大型船台,一次可以开工建造五艘十万吨级的航空母舰,美国现在只有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就是差距。”国防部长说道。

雇佣军团现在军工产业的发展模式,也是美国军方希望拥有的终极模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制造任务,而且这个庞大的产业集群,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熟练工,这才是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技术工人的数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