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拥有四海的皇帝——纪忆归来

天下豪商 大罗罗 3337 字 9个月前

“满朝文武,果然是人人恐辽啊!”

在崇政殿内发出这一声感叹的,正是大宋官家赵佶。而倾听这声感叹的,则是武好文、潘孝庵和蔡攸。

在武好古和高俅相继外放难回之后,如今开封府中,可以出入琼林宫和赵佶一起玩耍的臣子,也就是潘孝庵、蔡攸,还有一个入京述职的武好文了。对了,还有一个米友仁其实也能和赵佶玩在一起的。可是米友仁的爸爸米芾才入土没多久,总要在家里装一阵子孝子吧?要不然让御史言官弹劾一个不孝,那可就麻烦了。

米友仁可不是虎踞西北,拥众数万的章援章大教谕啊!

“陛下,苏相公,张相公他们都是持重老臣。而且,他们这些年都在尽心谋划来日的北伐。”

武好文当然得替苏辙说好话了,因为苏辙现在鼎立支持理学的发展。而武好文又是理学泰斗程颐的徒孙,现在实际主持辟雍学宫教学的侯仲良的弟子。

另外,他的岳父老泰山韩忠彦也是苏辙的盟友。

“谋划?”赵佶叹了口气,“这事儿从本朝开国的时候就开始谋划了,到今日都一百多年了……”

“陛下,伐辽之事,的确得从长计议啊!”潘孝庵笑呵呵地说,“高俅和章援前一阵不也上了奏章,都主张谨慎持重吗?”

现在赵佶麾下有“四大将帅”,分别是高俅、章援、童贯和武好古。这可都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帅才,陶节夫和张叔夜这两个没有经过实战检验的帅臣可比他们差了一些。

所以在朝廷里面恐辽症爆发的时候,赵佶也下旨向这四大将帅征求意见。

其中武好古和童贯都是主战的。武好古认为契丹人最多在河东、朔方制造一些摩擦,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而童贯则表示朔方、陕西兵强马壮,足够应付契丹的任何挑衅——这可不是吹牛,朔方路和陕西六路现在有十一将新军,隔壁的河东府麟路还有折家、杨家的两个将。总共有十三将的常备新军!而且陕西那边的新军还能随时再扩充出几倍!说兵强马壮,那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但是高俅和章援却显得谨慎多了,都主张要韬光养晦,暂时别太刺激大辽。

蔡攸这时接过话题,笑着说:“这些年我朝勃发如此,契丹人只要不是聋子瞎子,就早该知道了。韬光养晦之言,不过是自欺欺人。如果因此寒了那些不远千里万里来投的国家的心,反而对我朝不利,对契丹有益啊。”

赵佶叹了一声,正准备换一个话题,和武好文、潘孝庵、蔡攸等人讨论一下延福宫翻新的事情。大貂珰杨戬忽然兴冲冲地从崇政殿门外走了进来,见到赵佶就是一个揖拜大礼。

“大家,银台司的奏章送到了。”

赵佶这个皇帝还是要看奏章的,每天都有一大堆的奏章被银台司搜集了送到他这里。

“有什么好事情?”赵佶看着杨戬喜洋洋的模样,于是就问了一声。

“回禀陛下,”杨戬将一叠奏章放在赵佶的御案前,然后从中抽出了一份,双手递了上去,“这是纪忆的露章上奏。”

这些奏章又分成通封和露章两类,一般来说,通封的奏章是先给皇帝看了,再发去两府。而露章就是两府和皇帝同时看到了,不过露章上奏的事情一般是不重要的,所以皇帝都懒得看,直接交给两府处理就是了。

“纪忆露章上奏?”赵佶一愣,“纪忆回来了?”

“这份奏章是从海州发出的,”杨戬笑着,“想来是回到海州了。”

赵佶接过了纪忆的奏章,居然是厚厚的一大本!翻开看了一会儿,脸上的表情就陡然精彩起来了。

“好!好!好一个纪忆之!”赵佶笑道,“居然做出了此等事业,汉时的班定远都比不了他了……武二郎,你现在是海路市舶制置使了,就去一趟海州,迎接西方罗马国、大食国、波罗国、朱罗国、三佛齐国、占城国、真腊国等国使团入京!

哈哈,这回可真是万国来朝!想要韬光养晦,看来也不行了!”

武好文听到这话,不由得瞄了一眼蔡攸。如果天子不再韬光养晦,那么苏辙的左相可能就到头了。取而代之的,怕是蔡攸的父亲蔡京吧?

可是蔡京真的能应付和契丹交恶开衅的局面吗?

……

海州,郁州岛,云台学宫。

六天前乘坐着“光明之神”号桨帆战船,一乘着贸易风,终于赶在大观二年的年末,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海州的纪忆,今日一身素色的儒服,登上了云台学宫所在的郁州岛。

“忆之兄,李伯纪怎么没有回云台山?”

在云台学宫的藏书楼,现任的提举京东商市公事苏适和纪忆寒暄了几句,就问起了李纲的去向。

苏适也是昨天才回到海州的,纪忆抵达海州的时候,他正在板桥商市视察——板桥商市在密州,差不多就是后世青岛的地方,也属于京东市舶司管辖。在几年前买扑给了以海州吴家为首的商团经营。不过经营的不好,生意都被海州商市抢光了,吴家没有赚到什么,所以就想退出,把资源集中到南心岛商市去。

苏适亲自跑去板桥商市,就是和吴家的新任家主吴延昭商量由界河商市商会入股板桥商市之事的。

商量了一半,就得知纪忆已经回到了海州。于是立即乘坐快船返回。回到郁州岛后,却听云台学宫司业吕好问言及李纲和墨娘子都没有返回,而是留在了秀州的纪家庄园,因此才有一问。

“纪伯兄和墨娘子准备在秀州翻译拉丁文、希腊文版的西学书籍。”纪忆笑道,“去了趟西方,某才知道这西人之学,同样是博大精深的……他们的典籍,也是浩如烟海。想要全部翻译成汉语,只怕得耗费多年的经历。所以李伯纪和墨娘子还准备在秀州开设一所拉丁语、希腊语学校,招收一批学生,将来好一起翻译研究那些典籍。”

“原来如此。”苏适又看了看吕好问。

吕好问笑道:“这样也好,咱们云台学宫这边,现在有了宛家两父子,还有亚海姆先生,所以可以开设一个教授大食语言的学院,负责翻译大食语言写成的典籍。”

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想到,似乎是无意间的安排,最后会造成实证学派的分裂和上海文理学宫的诞生——又是一所千年大学啦!而且是中国南方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同时也是儒家理性派的摇篮。

而北方的两所云台学宫,则是儒学实证派的圣地。

从云台学宫中分离出来的博士团,则渐渐演化成了儒家天理派。

而墨娘子在秀州翻译拉丁文、希腊文典籍时写成的一本名叫《天理问答》的小册子,后来也成为了天理派从学派渐渐演变为教派的理论基础。

另外,理学后来也从西方的哲学、宗教经典中吸收了许多养分。逐渐建立起了一个足可以自圆其说的哲学体系,将天人合一的理论,阐述得相当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