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盛事

明末工程师 米酿 1209 字 9个月前

####

十一月初三是顾老二的休沐日,他抓着昨天的《天津日报》坐在自家别墅的客厅中,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着报纸上的内容。

“东北三省分地计划即将公布,追随津国公士兵、工人和官吏根据各人的功勋,都可以分得大量的田地...”

顾老二是纺织工厂的主管。他这些年在津国公的号召下倒是学了不少字。现在他已经能看懂报纸了。

顾老二早在崇祯八年就加入了李植的纺织工厂,那时候李植还没当官,纺织工厂里只有几百人。这一晃十年过去,东家李植已经成为了功高天下的津国公李植。而顾老二因为不擅长管理,这些年下来没有什么进步,好不容易在前年凭资历当上一个主管,连经理都没当上。

主管一个月月钱三两七钱,加上顾老二媳妇的月钱,勉强让顾老二生活小康。

和顾老二同批进入工厂的工人好几人都升为了经理,甚至总监,让顾老二十分的羡慕。

不过顾老二也有他自己的骄傲。他的两个女儿都已经送到小学去读书,小儿子在津国公新建的“幼儿园”读书,由幼儿园的老师照顾。让顾老二骄傲的,是大儿子今年已经考入津国公的中学。再过三年十二岁一到,大儿子就可以去中学就读了。

读了中学,出去就是可以当官的。

大儿子以后能当什么官?税务局税吏?警察局警察?甚至县令的附属吏员?顾老二经常看报,知道如今津国公已经任免地方官员。中学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培养几年说不定就直接当地方官了。

总之顾老二的生活虽然不像其他同僚那样大富大贵,但是在津国公的治下,还是十分的有奔头的。

除了大儿子的前途,另外一个很可能改变顾家生活的就是这个东北三省的田庄。

顾老二又看了一遍文章,吸了口气,自言自语道:“我这些年倒是有不少功勋分,不知道能分多少田地?若是有一百亩,就发财了。”

听说东北的旱田一年能产八斗米面,五成地租的话就是四斗米面。一百亩的田庄,一年光地租就有近百两银子,比顾老二的月钱多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