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植在天津提倡的“公德”文化,“公利”之心,也直戳只提倡“私德”的儒家学术腹心。李植的公德之说在理论上撕毁了文官们道德君子的嘴脸,让朱由检甩脱了对大儒们的敬畏,从此可以真正俯视朝中的大儒们。
有了李植在,朱由检并不像原先那样畏惧文官。他更有底气和文官对抗。
刘宗周是大明的大儒,文章学问都是大明首屈一指的人物。也许是感觉到李植对儒学毁灭性的危害,他是反对李植的急先锋。调关宁军讨伐李植一事,他上下奔走极为卖命。他的一举一动都落在密卫的眼里,李植的奏章里,指名道姓要杀他。
既然李植要此人的命,朱由检这次便下决心和李植站在一起,杀了刘宗周。
刘宗周可以失去,但李植绝对不能失去。这次朝廷调关宁军讨伐李植,可以说是极大地考验李植的忠心。如果为了一个刘宗周让李植心寒心冷,不再支持朝廷,甚至举旗造反,那大明的江山社稷,都将受到最严峻的考验。
文官们一个接一个地上来附议,坚决不让朱由检说出查办刘宗周的话。几十个人手举牙牌站在龙椅前附议,与其说是谏议,倒不如说是示威。
看着沸腾一般的文官们,朱由检闭上了眼睛,许久都没有说话。
文官们看着闭目静思的天子,都有些惊疑。天子以前若是遇到这么多文官集体发难,是一定会反悔退让的。但现在的天子却这样冷静,似乎丝毫不受文官们的汹汹气势影响。
许久,朱由检睁开了眼睛。
一字一句,朱由检缓缓说道:“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宗周营营苟苟,擅自操纵七万关宁边军,导致四百里国土丧失,险些逼反津国公李植,不可饶恕!来人,将刘宗周拿下,关入诏狱细细审问!”
文官们听到这话,一个个面色发白。
他们惊疑不定地对视了一眼,眼睛里满是不相信的神色——这么多文官上来反对,天子还要杀刘宗周。天子这是和所有的文官对抗啊!
天子就不怕令不出紫禁城,天子就不怕被天下士人骂得狗血喷头,就不怕哪天莫名其妙死掉?
刘宗周听到天子的话,浑身失去了知觉。他突然往左边一个踉跄,一下子没有站稳,竟倒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