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条件

明末工程师 米酿 1133 字 9个月前

山东大旱众人都知道,山东已经干了三个月了,除了登州和莱州下了一场小雨,这三个月山东其他地方可以说是没有一滴雨水。天津的官员们早就从报纸上知道了山东的困境,知道山东的庄稼今年已经全部被干死了。

今年的庄稼完了,明年农民就没有饭吃,当然需要赈灾。但是这个赈灾显然该有朝廷来做,天子怎么能把包袱甩给天津镇?

李植的二叔李道如今是李植的军需用品大总管,管着各种武器和军需品的制造,也是天津镇中的显要大官。他把旱烟往右手边的茶案上敲了敲,把烟灰敲进了陶瓷缸里,大声说道:“皇帝在山东收税,我们又没有在山东收税!我们天津在山东办报纸,驻扎军队,一分钱没赚到!都是由天津镇出银子,入不敷出。这赈灾的事情怎么算也轮不到我们天津来做!”

李植的舅舅郑元说道:“我看是这个道理!”

郑元如今是李植民用品工厂的大总管,手下几万人。这些年他留起了山羊胡子,举止间颇有威严。此时他抚须说道:“国公,此事做不得。山东一千多万饥民,这是个无底洞。这管一年的粥棚要花多少银子?恐怕两千万两都不够!我们哪有这么多银子?”

众人听到郑元的话,都纷纷点头。钟峰和薛三库对视了一眼,站起来说道:“师长,此事是不可能的。且不说按市场价买一千石米赈灾要二千多万两银子,就说去哪里买这么多粮食赈灾?我们一年之内买一千万石粮食,恐怕要把全国的粮价拉到天上去。到时候就是有银子也买不到。”

钟峰大声说道:“师长,天子把这包袱甩给我们,我们可不能接!”

李植看了看钟峰,淡淡说道:“赈灾粮食的问题,大家不需要担心。本公自有办法解决。”

听到李植的话,大家都愣了愣。救济山东饥民起码要一千万石的粮食,津国公却说得轻描淡写的。

国公怎么筹这一千石的粮食?

不过李植这些年的手段实在是鬼神难测,众人对李植有一种盲目的信任。只要李植说能搞定,那就一定是能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