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漫无边际的黄海从冀州扑向四面八方,洛阳左近的小小白马寺却产生莫大的抵御能力,不少听佛的信徒自发投身大将军何进的屯兵大营,尽管他们并未真正投身战场,却做足了抵御叛乱的准备。
“而第二类人,是朝廷军士。”燕北口中的这些朝廷军士,并非是早先各州郡国兵,而是先帝募天下健勇,使大将军府北军五校发兵的朝廷军士,他们在与叛军的交战中哪怕会有战败,也大多不会投降,“这是为什么?他们信天!”
这是中原的本土信仰,人们信天、敬天,故而就连张角的黄天,都要与天扯上些许关系。
“大王有意推行西域金人?”郭嘉摇头,眉眼多有忧虑,道:“听佛的不是什么好人,筰融在徐州起了不知多少浮屠寺,收金藏银,还不是毫无道理的杀人,转眼便有十余万信众,可使妖言而惑众人。”
“推行藏金银的佛徒,可有半点好处?流通金银越来越少,不但要推还要禁绝才是。”燕北摇头,谈笑间便断绝了外来宗教在赵国传教的正统性,抬手道:“天,天比他们好多了。我行天意,让天意去代我期满百姓吧!”
“你召集些有才学的人,不要搞什么狐狸叫、鱼肚书之类的谶纬,要让天意伐汉。”燕北的眼睛亮晶晶,或许只有他这种一辈子没真心实意祭过几次天的人才会如此大胆地将不敬心思吐露一空,“祈祷来年雨季雷于大振吧,让太史慈在这一年暗地挖开邺城墙壁,等明年打雷的时候,燕某要城塌!”
几道委任状自濮阳发出,传往并凉,其实委任状上前几个人都是必须,唯独最后的马超。燕北根本没想好要把他调往哪里,只是一拍脑袋便说要调他前往徐州。至于为什么,大约是因为徐州比较远吧。
燕北这大约也是开了封官开疆辟土的先例,马腾的并州牧是先前早已应下,作为攻取韩遂平定凉州的奖赏。赵云亦有大功,何况在凉州安定拥有声望,足矣镇守失去韩遂的凉州……到底还有宋建等人仍旧割据,凉州后面不会再有大仗,但小仗也无法避免。终究地处偏远,燕北也不可能总将目光望向那里,因此派去手上能够委以重任的应劭。
应劭过去做过几年泰山太守,后来又调任赵郡太守、任赵国相,尽管都是安宁的地区却政绩常为冀州之冠,是真正有才学的干吏。何况派遣应劭去凉州任刺史也并非是让他治政,凉州的政事还是要依靠凉州人去治理,他无非不过是肩负监察职责罢了。天底下能做凉州刺史的人有很多,但使得燕氏幕府诸多干吏,能够将书信直达燕北的干才却没多少。
应劭在袁氏与燕氏的战争中被俘,算是走了大运,他的两个侄子应瑒、应璩都以文才而称名赵都,一个任大将军掾、一个任赵国属吏,将来都会担当大用,因此应劭也被牢牢地绑在燕氏战车之上。
唯独这个马超,是真的让燕北想不清楚究竟要将他派去哪里。放在凉州肯定不行,马氏的威望在凉州已经足够高了,燕北这种想法虽然说出来会有引来卸磨杀驴的诟病,但却不得不如此,到底他对马氏也算恩义隆重……马氏先祖马援曾任伏波将军,马腾不过是马氏旁支,不过如今扶风马氏嫡系马日磾已故,马腾这一支便成了扶风马氏继承人,燕北又给了马超伏波将军的职位。
足够恩义。
至于后面的事,无非就是让马超继续为了这个继承先祖荣光的官号继续为燕氏献出忠诚,勇猛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