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绣摊手笑道:“他们两家比起我们都太强,倒不如两败俱伤。说这些没什么意思……若二虎相争,绣当然希望燕仲卿得胜,到底他比曹操需要我们。”
“将军说得对,苟全乱世多有难处,远交近攻人之常情,至少现在看来赵王可容人,若将军发兵助他,将领南阳太守一定可以保住。若赵王得胜,荆州只要臣服多半会维持原样;若曹公得胜,则下一步便是征讨荆州,既然希望燕军得胜,我们为什么不出兵助他呢?何况,哪怕发兵不胜,将来面对的也一样是曹公的征讨。”
“如果这样,如先生所说冀南夏秋之交有大雨辎重运送不便那为什么还要发兵,不论如何都要应对曹操接下来的攻势,倒不如保存实力,以图大战!”
张绣这么想是有道理的,他们发兵便要和曹操作战,南阳这个地方与燕氏在北方的军队并不接壤,燕氏打的是兖州东郡,他们发兵只能打豫州颍川,如此一来独自面对曹军,士卒必然多有死伤。
“非也,南阳富庶很久了,即便过去董公故去李傕之乱都未能对这里造成多大伤害,这正是将军在这里的缘故。现在兖豫大战,可计死伤数万,百姓流离失所必可达数万乃至十数万,这不正是南阳的机会,将这些百姓迁至南阳,尤其颍川人杰地灵,哪怕将军仅迁十万百姓,对南阳也是幸事啊。将来与曹公再战,我等也能有更多兵员,何况这次我们援燕氏,下次荆州遇袭,难道赵王不会在北面援助我们吗?”
天下有识之士,都很看好燕北,认为他能守住冀州。但同样的,天下有识之士,也都不看好燕氏能打进兖州。
因为天时不在燕氏。
张绣被贾诩说动了,但心中仍旧有所犹豫道:“如果我南阳发兵,那荆州刘公……”
“老夫自会前往襄阳,劝说刘公发兵,必为将军赚得一南方强援!”
贾诩上了年岁,奔马驰行纵贯荆州已经很困难了,但坐马车就不太难,当即从南到北,数日之间直抵襄阳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