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录取通知书为啥还不来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 席祯 4414 字 11个月前

听说老张大夫得了一条京都那边老流行的干部烟,向刚家交情好的人家也都收到了礼物,没抽到干部烟的社员们老羡慕了。

罗燕群听自家公公饭桌上不停提这个事,嘴一撇道:“不就是烟么,以后我妹挣工资了,我让她给您捎一条。”

“有这个心是好的。”她婆婆说,“有几分能力做几分事,跟人家攀比就免了,打肿脸充胖子到头来丢脸的还不是自己人。”

罗燕群被婆婆数落得面红耳赤,一时冲动,说了自己和妹妹的约定。

她婆婆惊奇道:“你妹这都肯?别不是诓你的吧?”

“我妹打小就听我的,这事儿我和她落实过,不会错的。”

她婆婆这才高兴,过门以来第一次给她夹菜,还是夹的炒蛋。完了还说了一番关心她的话。

罗燕群越发盼着妹妹早点念大学、早点毕业。自己在婆家的地位也能提高巩固。

可奇怪的是,这都到七月底八月了,她妹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居然还没到。往年这时候早到了,八月底都要去学校报答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录取通知书却还没来,这不科学!

罗燕群抽空跑了趟娘家,可她这个妹妹实在没用,一问三不知,还得她出面。

姐妹俩顶着炎炎夏日跑了趟教育局的政工科,找送了礼的邱海萍,岂料科室主任说没这个人。

“咋没这个人呢?前几个月咱们来还找过她呢。”

罗燕群一听急了。别不是又跟上回似的,收了礼就跑路、害她家又白白损失一只大白鹅还有一个红包吧。

科室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没那闲工夫搭理她们,倒是一旁的科员,看姐妹俩一个急上了火、一个急出了眼泪,出于同情,把她们拉到一边压着嗓门小声提醒:

“你俩别搁这闹了,闹也闹不出结果来。这么说吧,咱们局从局长到科长,全部换人做了。前任科长还有经手你这个事的小邱被查出手脚不干净,还在派出所待着呢,他经手的事,全部驳回了,上头一桩都不认,你们没事还是走吧……”

罗家姐妹俩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

苍天呐!大地呀!为什么每次轮到她们就这么倒霉!

罗燕虹哭得眼泡红肿。

罗燕群不死心地拉着科员再三求证:“可我妹上大学的名额,五月前就定下来了,这都八月了,总该递上去了吧?总不能因为前任手脚不干净,连带递上去的材料也被驳回来吧?”

科员像看智障似地瞥了她一眼:“就是因为推荐指标的事才被查的。上头严抓这个事,递上去的材料自然也会重新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可不就退回来了。”

见姐妹俩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科员好心地补了一句:“不过你们也别太着急,今年工农兵大学招生好像延迟了,其他省市的指标都还没落实,审核后没问题,重新递交还是有机会的。”

罗燕群顿时又来了精神:“重新递交?怎么个递交法?”

科员笑道:“就是咱们主任重新审核呀,到时应该会找你们所在的基层干部核查实情,只要你妹妹符合推荐条件,机会还是有的。”

然而这根本安慰不了罗家姐妹。

外人不清楚真相,姐妹俩还能不知情么?要是通过公社干部举手推选,指标哪还能回到自己妹妹手上,指定落到舒盈芳头上去了。

出了教育局,罗燕群攥着妹妹的手,眼里崩出坚决的火光:“无论如何,要抓住这次机会。回去后,你攻书记、我攻社长,不!还是我来攻书记,你攻社长,书记那人比社长难搞。一定要赶在县里派人调查前,让他们答应说你的好话!”

妇人们叨叨絮絮地前往盈芳家围观沼气。

围观看热闹的人很多,不仅院门堵得水泄不通,墙头也趴满了人头。

盈芳摇摇头,回家做晚饭。

江北地质疏松,普通方式挖地窖确实不合适,但沼气池算不上地窖,况且有夏老从省城带来的水泥,结实这方面压根不用怀疑。

大家伙儿围着也就图个热闹,谁让这玩意儿以前没接触过呢。

这还算好的,等盈芳家的沼气池建成,并产生沼气,管道连通新砌的连炕大灶台,那么小个池子,扔些作物秸杆、杂草、人畜粪便、垃圾进去,不用管它能变成蓝幽幽的火,不费一星柴火就熬出一大锅解暑美味的绿豆汤,前来围观的人就更多了。

“看个热闹还能喝口绿豆汤,这么好的事除了你家还能上哪儿找去?”向二婶忍不住替盈芳肉痛。

那么大一锅绿豆汤,搁自家人喝,能喝多少顿啊。也就败家丫头会这么做。

盈芳给向二婶盛了碗自家人吃的添了莲子的绿豆汤,笑着道:“二婶渴了吧?喝碗莲子汤。都是去年的陈莲陈豆,二婶不嫌弃就好。”

向二婶哭笑不得:“你个丫头,嫌我太能说了是不?不过这么一来,大伙儿都见识过你家的沼气池了,回头肯定同意书记让俩大队建沼气池的提议。听说通出来的气,还能发电是吧?那用处更大了!”

说着叹了一口气:“你和刚子都是好的,有点什么就惦记着乡里乡亲。”所以更觉愧疚,上大学的名额还能被江口埠的罗老汉孙女占了去。

“二婶这话见外了,咱们也是这个公社的一份子,自是希望公社好。往后出去,提起雁栖公社,人人都听过、人人都竖大拇指,那才光荣呢。”

“盈芳丫头说得对!”向荣新背着手进来,笑容满面,“公社是社员的大家庭,大家庭好,社员才好!还是你们小俩口想得通透啊。回头我还要在广播里强调。”

盈芳:“……”感觉又拉仇恨了。

转天,向荣新开大广播,着重表扬向刚俩口子,还把盈芳说的那句“咱们都是公社一份子,公社好,咱们好。往后出去,提起雁栖公社,人人听过、人人竖大拇指,那才光荣”当做座右铭似的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大部分人听后,带头鼓起掌、给书记喝彩。

小部分人,比如成天把“破公社”挂嘴上的罗燕群,再比如潜意识里把盈芳当竞争对手的罗燕虹,就不这么想了,总觉得书记这是话中有话,拐着弯骂他们不够爱公社、不够替公社争光。

“等着吧!等我上了大学,将来在省城落户、成了地道的城里人,赶明衣锦还香回老家探亲,看谁还敢小瞧我!”罗燕虹攥着枕巾发誓。

常言道,不要轻易立誓,否则会被打脸。

这不罗燕虹就被狠狠打脸了。

萧三爷这一趟去京都,直至七月底才回来,正好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所幸雁栖大桥通行了,火车站到雁栖大桥北开通了中巴,一下火车就上巴士,免去了步行到轮渡码头的辛苦。

可中巴站只到桥北口,绕过桥口的石墩又回县城去了,江北里面是不绕的。因此下了巴士还得走老长一段路,到家汗流浃背不说,脸被晒得都起皮了。

“以后得跟县里提提,江北这么多公社呢,排辆车绕一圈能费多少柴油?也不用进村,每个村道口设个站,保管有很多人坐……”萧三爷瘫在躺椅上吐槽。

盈芳心疼她爹,又是凉茶凉毛巾,又是井水冰镇过的西瓜、放凉了的绿豆莲子汤。

三胞胎也跟着忙前忙后,给他们姥爷打蒲扇,嫌蒲扇风不够大,还把房间里的电风扇搬出来,插上电对着他们姥爷吹。

萧三爷舒坦地毛孔都张开了,搂过三胞胎一人亲了一口,开怀笑:“还是自家舒服啊!”

“这不废话!”姜心柔拿走丈夫一饮而尽的凉茶碗,又给他添了碗凉丝丝的冰糖绿豆汤,“京都那边都拾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