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 阿拉伯帝国

时间如梭,岁月长歌,大唐的开国功臣们真的老了。原本年少气盛,一同打拼天下,现如今,转眼间,韶华白首,却已是阴阳两隔。

不知道何时起,李世民已经显出了一丝老态,两鬓银丝细长,额头上也多了许多皱纹。朝中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大臣也如此,他们都已经过了最辉煌的年纪,现在的他们都已经略显老态。

魏徵走了,秦琼也走了,这些人心中不免升起一种悲凉的情绪。

最可怕不是死亡,而是等待死亡。就算你是权倾天下的皇室贵族,一样难逃这种心里的恐惧。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略微蹒跚的走出了灵堂。次日,魏徵遗体以礼葬之。李世民亲自前去墓碑祭拜。

虽然大唐的开国功臣们都老去了,但是这盛世才刚刚拉开帷幕。岁老矣,然志不断!

贞观十八年,大唐在安西都护府布置重病。西突厥人对此不满,几次袭扰丝绸之路,但不敢与唐军正面交战,常常是打一阵子,抢够了东西就跑。又或者是串通阿拉伯帝国的军队,一起来大唐的地界上强抢钱粮。

自从西突厥丧失了对西域的控制权以后,他就经常跑到阿拉伯帝国的地盘上去捣乱。此时的阿拉伯帝国才刚刚崛起,并未达到横跨亚欧超级大国的程度。不知道怎么,他们居然与西突厥不打不相识,最后竟然勾搭到一起,将目光放到了丝绸之路上来往商人的口袋里。

相比还处于野蛮社会的欧洲,丝绸之路上来往商人的财宝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吸引。

阿拉伯人贪财,非常非常的贪财。什么阿里巴巴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说的都是那边的故事,由此可见一斑。

原本阿拉伯帝国的国王是想着征服没落的罗马帝国。但是,自从他在丝绸之路上尝到甜头以后,迅速失去了对罗马帝国的兴趣,转而将目光放到了丝绸之路上。并且和西突厥勾结到了一起,两者狼狈为奸,串通在一起打劫丝绸之路。

李世民为此大动肝火,却又偏偏无可奈何。因为这两个国家完全就是强盗国家,骑着马,奔跑速度奇快无比,你根本追不上他们。

而且他们也不和你正面交战,常常几百人为一伙,找到商队就进攻,抢掠,常常在一刻钟内结束战争撤退,这点时间,遇到抢劫的商队根本连消息都来不及送出,又怎么可能拦截这些抢劫的人。

为此,朝廷上下大感头疼。反倒是李治出得注意让满朝文武眼前一亮。

他提出了“以战养战”的理论,用来抵御西突厥和阿拉伯帝国的劫匪行为。所谓“以战养战”,就是指用战争来制止战争。

目前国内粮草储备充实,那何不将多的粮草运送到安西都护府,让安西都护府征集本地的百姓,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转门巡逻在丝绸之路上,以此来抵御敌人呢?

安西都护府本就资源匮乏,粮食稀缺,如果能用这种方式,既能抵御外族,又能解决当地百姓吃饱饭的问题,简直是一举两得。

李治的这番言论得到了朝臣的高度评价,他们非常惊异李治居然能有这番眼光,加上其太子的身份,更是得到了许多赞扬,就连李世民看向他的时候都面带微笑,露出满意的神色。

只有李治自己感到有点心虚,偷偷看了眼陈飞的方向,见到陈飞混在人群后面在打瞌睡,他又放心下来。

李治的提议得到了满朝文武的一致赞同,李世民当即下令,调用粮草发往安西都护府,且由安西都护府自行招募当地百姓组建军队操练。

就这样,刚平静了一年半载的西域,气氛又逐渐紧张起来。不过对于西域大部分百姓来说,他们是乐意接受这道命令的。

因为西域土地资源有限,粮草十分紧张,如果能参军以换得粮食,他们还是觉得很划算的,即使拼上自己的性命!

西突厥也察觉到了大唐的动作,他们害怕大唐事后的报复,暂时潜伏起来,袭扰商人的次数大大减少。毕竟他们领教过大唐的军事实力,知道这个强大的邻国不好惹,而且看看近几年得罪过大唐的那些国家,一个都没有好下场,不是被灭了国就是被赶出了原来的地盘(西突厥自己),所以西突厥人还算是有自知之明,并没有做的太过火。

然而阿拉伯帝国并不知道大唐有多么厉害,他虽然听说唐朝灭了周边许多国家,不过在他看来,那些国家不过都是小鱼小虾而已,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