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师出无名加上国库紧张,大唐只能保证边境增派驻兵,令高句丽投鼠忌器,但是要出兵攻打恩,你们好像少一点诚意。
金春秋属于自我感觉十分良好的那一种人,自大,且不善于揣摩别人的用意。李世民已经暗示了好几次新罗诚意不够,金春秋却一点都没有领悟到李世民的弦外之音,一心只想着说服他派兵。
因此整个谈判下来是啥也没坦诚。所以说像金春秋这样的富二代,就该老老实实的在家呆着,跑出来学人家做使臣,未免太木讷了一点。
聊了半天,李世民没有一点要松开的意思,金春秋最后也只得遗憾的放下大唐出兵踏平高句丽的美好梦想,转而说起了另外一件事——告状陈飞。
其实金春秋之前跟着李泰的时候已经多次向李泰告过状了,说陈飞在路上怎么怎么欺负他,怎么怎么耻笑他。
不过就像陈飞预料的那样,李泰断然不可能因为这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去得罪陈飞,因此李泰听过以后笑笑,安慰了金春秋几句,这件事就算这么过去了。
但是金春秋憋不下这口气啊!他虽然讨好陈飞的时候像一块狗皮膏药一样,笑脸相迎,甩都甩不掉,但当时他的内心其实是很窝火的。要不是受了新罗女王的命令,他绝对当场就和陈飞翻脸了。
加上后来陈飞又让人如此折辱他,这让他心里憋了一口很“浓郁”的怨气,一直未曾散去,因此心里一直没有放下这件事。见李泰不肯帮他说话以后,干脆直接告到了李世民这里。
没想到李世民听完他的讲述以后哈哈大笑,笑骂陈飞不懂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李世民也不打算追究!
金春秋彻底绝望了。连最大的皇帝都不管,他还能有什么办法?谁能管得了此事?
要是他再做一点功课,了解陈飞其实是李世民的女婿,是李泰的小舅子的话,恐怕也不会蠢到在两人面前说出此事,自取其辱。
不过抛开这个小插曲,李世民和金春秋相处的还算是不错。两国有太多的利益往来。
在没有办法出兵攻打高句丽的时候,李世民只能利用新罗来牵制高句丽。没错,是利用。在他看来,新罗这样的小国家没有多大的同盟价值,一纸圣旨下去,还不是让对方做什么,他们就只能做什么。
而新罗则是想报上李世民粗壮性感的大腿,找寻机会扩展自己的势力,最好能一举消灭高句丽
高句丽:所以我夹在中间还是我自己的不对咯?一个个都想灭了我?
两国各怀心思,却又有各自的需求,在两国的需求不冲突之前,沟通还是相当的愉快。
金春秋退去以后,李世民龙颜大悦,赏赐了李泰一串西凉进贡的葡萄。
好,问题就出在这一串葡萄上。
李承乾第一时间知道了李世民给弟弟的赏赐,心里非常不平衡,于是他也进宫面见父皇,一边极力讨好,一边向李世民汇报这段时间北方城市的重建进度以及北庭都护府的成立情况。
许久不见李承乾如此懂事,正好李世民现在心情也不错,随手赏了李承乾一颗西域进贡的珠宝。
李承乾大喜,又对卢家一案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讨得李世民的欢心,被夸奖不断,同意由李承乾来断卢家的案子,并且在朝中清除卢党剩余官僚。
李承乾犹听闻此事,大喜过望,尤如获得了尚方宝剑,就差没拎着出去砍人,来他个先斩后奏了!
当然,在李世民面前他不敢太过高调,而是用谦卑的态度掩盖自己内心的激动。
之后,他通宵了一个晚上。列出了他所知晓卢家扶植的残党名单。盯着名单思索了半天,李承乾对着名单嘿嘿阴险笑了半天,然后又提笔,在名单上面添加上了几个名字,而这些名字,似乎和卢家,并没有太多的关系
烛火虾,李承乾的脸随着轻轻摇曳的烛火时明时暗。
“李泰啊李泰,我的好弟弟呵,想要和孤斗?你还稍微欠缺了一点火候,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