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四十三章 我专啃硬骨头

官涯无悔 关越今朝 3358 字 11个月前

针对要核实重点项目数据一事,公务人员们议论纷纷,心思各异,尤其一些领导更是心思重重。这其中,徐敏霞内心就非常忐忑,忐忑刀子落到自己头上。

在楚天齐那天刚一提出这个做法,徐敏霞心里就不踏实,她首先想到了一个词:报复。

从全市重点项目分布来说,在她所分管的项目中,重点项目数量不是最多,但数额都不低,都是大工程量。光是市里抓的交通工程,就都个个都是大体量,都绝对重点。毫无疑问,这样的工程量,难免出现虚报,而只要多报两成,好多项目所增加数据便数以亿计。

当然徐敏霞心生此种想法,不仅仅因为分管工作的性质,更主要的是,自己曾经给楚天齐上过眼药。而且又被恶人传的尽人皆知,楚天齐焉能不知?焉能不受影响,焉能不心生恶意?

至于楚天齐在那次会上的表现,徐敏霞觉得就是作秀,纯粹是他为了给别人看,是在捞取美誉和政治资本,自己只不过做了一次道具而已。换位思考,如果把自己换作楚天齐,反正绝对不会容忍,也绝对不会忘记,更不会以德报怨。她不相信楚天齐就比她强,境界就那么高,充其量小毛孩一个,若无老丈人使力,他能升到这个位置?

正因为认定楚天齐不会善罢甘休,也看到了楚天齐的强大助力,尤其老吴、老韩似乎都挺这小子,徐敏霞也更加担心,也曾想过“负荆请罪”。可是这个“道歉”想法刚一出,还没准备实施的时候,便接到了电话,收到了警告。尽管对那个警告恨的牙根痒,但徐敏霞暂时也没敢轻举妄动,生怕那个恶人说到做到,却又心中忐忑不已,还想着要不要屈尊一试。

这不,还没拿定主意,所谓的核实数据就来了。徐敏霞觉得这意图太明显了,简直就是和尚头上虱子明摆着,也好比司马昭之心。

对方的刀子举起来了,自己该怎么办?这才是徐敏霞当下要考虑的事,是引颈受戮还是低头求和?关键还有一点,对方是否愿意接受求和,还是要赶尽杀绝呢?对于这一点,徐敏霞实在吃不准,却又没有可商量的人,这才是她最头疼的。

今天已经是十五号,是自查上报截止的日子,再有五天就要启动核实,楚天齐的大刀片就该挥舞起来了。这个楞头青可是有股狠劲,自诩专嘴硬骨头,自己的骨头并不硬呀。

怎么办?怎么办?徐敏霞一遍遍的自问着。

“笃笃”,敲门声响起,秘书开门道:“市长,吃饭了。”

徐敏霞站起身来,正要回话。

这时,桌上电话忽然响了。看到来电显示,徐敏霞对着门口说了声“你先去”,拿起了听筒。

听筒里立即传来一个声音:“市长,他已经报去了数据。”

徐敏霞“哦”了一声,眉头紧皱:“这家伙果然不保险,这是合起火来挤我呀。”

……

有人欢喜有人忧,就在徐敏霞愁苦不已的时候,冯俊飞已经回到家里,正和大伯讲说刚才的事情。

听完侄儿讲说,冯志国笑着说:“俊飞,跟着他啃硬骨头吧!”

冯俊飞苦涩一笑:“大伯,这得牙口硬呀。再说了,上面也未必就能批了那个提议。”

“一定会批的。你的牙口也足以啃那硬骨头。”冯志国说的非常肯定。

三月十五日下班时,李子藤来了,径直递上了几张单子:“市长,这是所有递交修正数据的单位。”

楚天齐接过来,翻着数了数:“只有两个县政府、三个市局,就这么点儿?”

“截止到目前,就这些。您规定的时间也已到了。”李子藤做着说明。

“我知道了。”楚天齐点点头,又挥挥手,“你先忙去吧。”

“好的。”楚天齐应答一声,转身出了屋子。

“就这么点儿?”楚天齐自问了一句,靠在椅背上,思考起来。

全市所有县市区都涉及重点项目,相关职能局也都涉及,这些政府和职能部门怎么也三十多个,就只有五个数据不实,不大可能。这并非楚天齐疑心太重,而是现实中数据造假确实不少,那么隐瞒不报的单位肯定不在少数。既然这些单位现在隐瞒,势必要一直硬扛下去,也肯定要对抗市里核实。那么对于这些力量,又该如何与之周旋,又该如何达到目的呢?

在那份方案中,列出了分化抱团、擒贼擒王的计划,但这个王如何寻找,又如何确立呢?这才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想了一会儿之后,楚天齐拿起电话,拨了出去。

很快,听筒里传出声音:“市长,您找我?”

“现在在哪?”楚天齐问。

“还在单位。”对方回复。

“来我这一趟。”楚天齐说完,挂断了电话。

不多时,冯俊飞敲门进屋,站在办公桌前。

楚天齐抬手示意:“坐。”

这次冯俊飞没有客气,直接坐到了对面椅子上。

楚天齐把桌上纸张向前推了推:“你看。”

冯俊飞拿起向张纸,翻阅了一下,点点头:“就五家,意料之中。”

其实这也不出楚天齐意料,但他还是问道:“怎么说?”

“这么多年以来,职能部门对数据进行加工,已经是公开秘密,不适当丰满一些,好像说不过去。以前我在县里时,也这么干,上级部门也不深究。正因为已经习以为常,对于上级强调的‘数据真实’,只当做一种口号,照样我行我束。同样,这次面对市里要求,虽然好多人也担心您较真,但也仍然用惯性思维思考,而且都有‘法不责众’心理,依然用老办法对付。

之所以宁可冒着被上级制裁风险,也不愿准确填报数据,这里面有多种因素。一部分人坚信‘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的心理,能扛一时是一时,不甘心主动承认错误,授人以柄。一部分地方则是积重难返,一个项目连续多次加工,现在已经很难调整到真实的数据,否则就会牵涉好多方面,一些利益相关方更不愿失去利益。比如有的已经通过这些数据,申请到了许多支持,如果一旦复原,那些这些支持就都将失去。”冯俊飞给出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