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随口一说,那可不是我能决定,而是需要上级拍板的。顶多我就是可能有推荐资格,很可能这个资格也会被忽略,这需要你的努力,需要上级有这个意图才行。当然了,假如让我履行推荐义务,我一定会把机会给予最能胜任的合适人选。”楚天齐表明了态度。
县长的话虽然说的有些含蓄,好似有些推脱,但其实更客观,态度也很明确:我楚天齐支持你争取县委常委。
自己直接上司能有这种态度,已经够了,何况两人仅是工作关系,并无任何利益捆绑,这更难得。当然,乔海涛既不屑,也不会和别人结成那种利益共同体,但还是希望能够得到志同道合领导的赏识。于是道:“谢谢县长,我一定会努力的。”
明白对方“努力”一词的双关语,楚天齐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嘱咐道:“春节临近,县委又通过了‘继续强化社会治安’的决议,你一定要让这个决议落到实处,一定要取得实打实的巩固效果。”
“是。我准备马上就找胡广成,然后联系其它司法部门,也请政法委支持,切实有效的开展这项工作。”乔海涛的神色非常严肃。
楚天齐点头赞同,然后又问:“还有其它事吗?”
“没有,我先回了。”说着话,乔海涛站起身,离开了屋子。
办公室里只剩下了自己,笑容再次浮上楚天齐嘴角。有乔海涛这样的大将来投,正是自己求之不得的,这不仅因为对方分管的工作内容,也由于对方的能力、水平和品行,他很赏识这个同为外来户的人。其实即使对方没有今天这通表态,但如果让自己推荐一名副县长进常委,楚天齐也会选择乔海涛,只不过现在更加情愿一些。
楚天齐也知道,乔海涛能够有刚才这番表态,是对自己领导水平的认可,也是看好了自己的政治前景。虽说对方只是说了一些话,但肯定也是深思熟虑,也是经过长期观察、思考的,在官场站队可不是儿戏。这次经济作物种植方案能够在常委会通过,也是促使乔海涛早下决定的推进剂。
想到方案能够通过,楚天齐也不禁暗自庆幸,既庆幸邹泰的施压反倒给自己帮了忙,成了促使乔金宝能够妥协的因素之一;也庆幸把众常委的人拉进去,让那些人看到了有利可图,从而支持这个方案;更庆幸乔金宝在此事上能够识大体,没有行使一票否决,否则方案也会再次流产。又怎会有海涛大将来投呢?
“叮呤呤”,突然响起的铃声,打断了楚天齐的思绪。
常委会文件一下,楚天齐立即召集政府班子成员开会,传达会议精神,部署农业经济转型事宜。在会上,楚天齐着重讲了农业经济转型的必要性、紧迫性,讲了种植经济作物的直接经济效益,讲了对解决过剩劳动力的现实意义,讲了对维护生态环境的长远作用。并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既从国家宏观角度讲解,又有现实中微观的事例。他的整个讲话,既有高度,又很鲜活,非常具有鼓动性和感染力。
楚天齐要做足舆论,首先感染这些同为临时机构的成员,让他们认同种植经济作物的举措,认可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尤其相信此举带来的政绩。然后再通过他们动员各层级人员,直至到最一线的生产者,使大家都深信种植经济作物的好处,深信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上有部委、省委、省政府的环保文件,中有市委领导对转变经济结构的要求,下有县委相应的会议精神,再有县长详细的解说与动员;尤其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也将从中受益,因此大多数人都听的津津有味,频频点头,以示认可。个别被要求表态的人,更是对这项举措赞不绝口,并声称要积极履行各级决议,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认真去做。
对于整个会议效果,对于众人的表态,楚天齐很高兴,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大家及时准确传达会议精神。在留给众人对种植经济作物的无限遐想和向往后,他宣布“散会”,离开了会议室。
回到自己办公室不久,便响起“笃笃”敲门声。
紧跟着,屋门打来,刘拙推门进来,径直来在办公桌前:“县长,乔副县长要见您。”
楚天齐道:“请他进来。”
答了声“好的”,刘拙走出屋子。
很快,屋门再次打开,乔海涛进了屋子。
“坐。”楚天齐示意着。
坐到对面椅子上,乔海涛竖起了右手大拇指:“县长,你是这个。”
楚天齐“噗嗤”一笑:“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