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一章 掉进钱眼儿里的杜构

“哦?快让他进来!”杜构猛的坐椅子上坐直了身体。

该死的,终于把消息盼来了,希望是李承乾那个家伙良心发现,安排人过来处理那些食盐了吧。

……

果然,杜构的猜测被印证了,可是让他意外的是,信中竟然让他以比正常价格低三成的标准来出货。

这就让杜构有些受不了了,他可是等了几乎半年啊,结果等来的就是这么个消息?

比正常价格低三成,那特么还赚钱么?

哦,当然,钱还是能赚到不少的,就算是去除那些工人的功钱也能赚到不少。

可是就算如此也不行啊,他杜构可是牛、、逼都吹出去了,说是今年的盐卖出去之后,余下的钱要在府里大力开办养殖业,然后再几个建传说中的罐头厂。

而现如今,赚钱的一下子少了三成,这……这不是扯蛋么,养殖业还办不办?罐头厂还怎么建,如果不能兑现当初的承诺,府衙的公信力还要不要。

无法理解李承乾为什么要这么干的杜构很生气,他第一个想到的事情就是绝不能按照信里的意思来办,他必须回信问问长安城的那位秦王殿下,问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于是乎,杜构用最快的速度让人准备了纸和笔,准备行动。

“大少爷,您,您这是要干什么?”老管家看着杜构急三火四的样子,关心的问道。

“杜叔,高明竟然要求我以正常价格的七成将盐发给那些盐商,这绝对不行,要知道,如果这样就把那些盐卖了,吃亏的可是我登州府的百姓。”

“这……”老管家杜权闻言皱了皱眉头,先是看了看前来送信的人,发现此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心中不由一动,转头向杜构建议道:“大少爷,送信之人还在,不如听听他是不是有什么其他说法,如何?”

事实证明,小武说的并没有错,那些盐商在离开之后一个个全都守口如瓶,对味精和食盐一事只字不提,有人问题便以去应国公府赴宴为名搪塞一番。姐姐更新最快

而在他们回去之后,立刻或是派人,或者亲自出马,没用三天时间全部赶赴登州。

盐商,听上去便可知道这些人并不普通,因为在古代想要贩盐、卖盐是需要有许可的,没有一个强大的实力,自然不可能成为所谓的大盐商。

而且盐商这东西,光有资本还不行,最主要的还要有势力,没有势力光有钱最后无论如何也逃不掉被人瓜分家产的结局,所以,其实小武这次找来的那些大盐商,基本上都是那些勋贵家里的代言人。

当然,有些朋友会问,作者你不是说前几年大唐的盐法改了么?

是,作者当时的确说过,可是大家不要忘了,资本其实是很主要的,盐法放开了,你没有钱怎么进货?一次进一斤货?啥时候能把资本积累起来?

所以盐法虽然改了,但其实卖盐的基本上还是原来的那些人,改了盐法只是使得大唐的税收增加不少,仅此而已。

……

登州刺使府,杜构正坐在一棵桂树下享受着温馨的下午茶。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啊!

想到去年除夕回京探亲,李承乾对自己说的那个晒盐之法,再想想盐库里堆集如山的食盐,杜构将手中的茶盏向着西方举了举。

登州穷啊,想想当初自己初来乍到时看到的景象,杜构低下头,苦笑起来。

隋炀帝三次东征,山东大地十室九空,百姓要么被征召入军队,要么就是携带家眷举家逃难,登州作为水师基地,那个时候自然少不得有民夫被征召,跟着去高句丽打仗,而这一去便是再无归期。

另外就是登州靠海,沿岸都是大量的盐碱地,农作物在这片土地上很少能够存活,就算是勉强种下去了,来年的收成很可能也只有正常产量的五分之一。

这就是贞观三年时的登州,一个穷的百姓家里只有一条裤子,谁出去谁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