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1章 出行(下)

对于徐惠,李承乾其实知道的不多,甚至这一次还是第一次见到真人,站在马车边上与其说了两句之后,便找了个借口溜到了一边。

毕竟这是老头子的女人,而且人长的也很漂亮,加上岁数和李承乾差不多,小李同志不得不考虑到老头子的想法,以及一些风言风语。

徐惠见他借口有事,知道李承乾有心避嫌,理解的笑笑,便转身离开,也省得他跑去喂马。

“你和那臭小子说了什么?”李二虽然一直在陪着大小老婆,但同样也注意到了李承乾与徐惠的接触,见她回来随口问了一句。

徐惠先是对着长孙皇后和杨妃点了点头,接着才对老头子说道:“本想问问殿下关于诗词方面的东西,但是殿下似乎昨夜没有好好休息,妾身不好打扰,便回来了。”

“这臭小子,竟然如此自傲。”李二陛下看了一眼正在围着大树转圈的李承乾:“徐才人不必理会他,待有空暇时朕让他亲自去你那里。”

“妾身谢过陛下!”徐惠点头谢了李二。

不过她也知道,‘空暇’指不定是哪一年,甚至有可能此生无望。

……

李二等一行人站在村口一面聊天,一面四下打量,过不了多长时间,已经有一个青年带人迎了出来。

那汉子出来之后先是扫了众人一眼,待看到李承乾,眼前一亮快步迎上:“小人见过殿下,多日不见,殿下安好?”

“本王好的很,道是你这这段时间看上去憔悴了许多,来来来,我给你引荐。”李承乾对青年笑了笑,打过招呼之后,来到老头子跟前。

“这几位是本王的……”李承乾一边说着一边看向老头子,在老李不着痕迹的示意下接着说道:“是本王的族中长辈,你可以好好陪同,问你什么如实回答便可。”

“是,小人遵旨。”青年在李承乾的吩咐下小心的回答道。

能让李承乾自认晚辈,小心陪同的人,身份已经昭然若揭,如果不是他这段时间着实见过不少大人物,估计现在已经吓的趴在地上了。

李二陛下横了李承乾一眼,颇有些怪他多嘴,随后看着青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可是这里的村长?”

“回这位……先生的话,小人名叫郑郝,是这里的区长。”

正,正好儿?还有人叫这个名子?李二陛下嘴角抽了抽,差点笑出来。李承乾也是第一次听说青年的名子,闻言不由呆了一呆。

“那个,家父姓郑,家母姓郝,小人的名子便是这么来的,不是贵人想的那个‘正好’。”青年似乎经历过很多次这样的事情,见到李二的表情便知道他在想什么,不由尴尬的挠了挠头。

李二陛下虽然依旧觉得这青年的名字有些好笑,不过好歹还是把笑意给压下去了,假装四下打量一下才问道:“好吧。郑好,某来问你,这区长是个什么意思?”

“以前太子殿下在这里建了农场,后来打算开发这里,将这里变成了工业开发区,区长就是这片区域的负责人。”郑郝回答道。

“工业开发区?那是什么?”李二陛下皱了皱眉,看向李承乾。

“回父皇,工业开发区的意思就是,这里并不以农业为主,工业才是这里的经济来源。”李承乾解释道。

自从上一次他带着松赞干布来过一次之后,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过来了,甚至都没有再关心过这里,如果真让他详细的介绍估计他自己都说不明白。

所以在给老头子解释了一下之后,便看向郑郝,示意他快点把话题接过去。

“这位先生,我们这里主要包括有油坊,玻璃作坊,毛毡作坊,羽绒服作坊,还有两家养殖场,一家养豕,一家养家禽,另外就是您看到的这一大片试验田。”

“这里主要种植的作物是豆类,这样可以方便为油坊提供原料;另外养殖场可以为作物提供肥料,家禽养殖也可以为羽绒服作坊提供原料。”

郑郝陪在李二的身边,小心的介绍着这片区域里所有的东西,大热的天冷汗却在不停的往下滴着。

曾经的太子都没有说话的权力,这大人物已经大到没边了,在郑郝看来除了当今皇上根本不可能有人会将李承乾压制到如此程度。

当今皇上,那可是皇上,虽然郑郝也曾经想过自己会不会有机会与皇上见上一面,但那也只是想想罢了,与古时的叶公好龙差不了多少,现在见到活的,若说不怕那才是有鬼了。

“这里以前是个村子吧?”李二一行人此时已经穿过整个村子,来到了另一头,看着高耸的烟囱以及无边无际的田地,老李的兴致很高。

“是的,以前就是一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多亏以前太子殿下照顾,这才让村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郑郝回答道。

“嗯,现在这里只怕不下有几百户人家了吧?可是为什么没有看到人呢?村子里的人都哪里去了?”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村子,李二陛下继续问道。

“一共五百三十二户,几乎都是农场的人,眼下正是农忙,青壮都去地里干活了,妇人原本在家里没什么事情,可是现在因为有了一些机器,工坊里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体力劳动,那些妇人也能胜任,所以村里的妇人也全都到工坊里务工去了。”郑郝说到这里,脸上有了一丝神彩。

整个大唐,人人都有事情做的村子不多,偏生他们村就是其中的一个。

油坊以前是男人主事,现在全都换成了女人,有了蒸汽机提供动力榨油变的简单了许多,体力活儿也少了,根本用不到男人。

养猪养鸡这些事情妇人们同样在行,过去各家都在养自己的,现在成了一个产业,若大的养殖场只要十来个人便能照看过来,省下了大量的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