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搞出来的山寨版瓦特蒸汽机,机体部分还好,功能都差不多,但锅炉有点庞大,而且效率不高。这也是马林的锅,因为,马林前世只看过瓦特蒸汽机的模型,却没看过锅炉是啥样啊。
就这样,在马林这个半吊子的指挥下,达芬奇纵使聪明无比,也没那么大脑洞去改良锅炉啊。而且,后来他又忙着教学去了,也没时间改良锅炉。
不过,锅炉虽然粗苯,效率也低点,但效果却是基本达到了。用在火车轮船上也许不行,可用在工业上,却是足够了。
眼下,达芬奇版的瓦特蒸汽机,转速也有每分钟50转了。这个转速,可能远远比不上后世的小台扇(至少500转以上),但也勉强可以用于工业化生产了。至少,比人工快点,而且足够持久。
唯一的问题,就是稳定性比较差,老是停机,需要维修。很明显,这是设计不完善的原因,也有加工技术落后的原因在内。
所以,现在的达芬奇版瓦特蒸汽机,每台机器都要配备10名工匠,专门看着机器,随时准备维修。
这有点像建国后华夏的司机,为啥在九十年代以前司机在华夏是高级职业?因为人家不但要会开车,还必须会修车。那时候,国产车质量很差,半路抛锚是经常事。要是一个不会修车的开车,很容易被搁在半路上。因此,那时候的司机,都特么是汽车维修高手,遇到问题都是自己搞定。好在那时候汽车很少,车子半路抛锚也不容易撞上。不然,高速上抛锚,很容易死人的……当然,那时候也没高速,只有崎岖不平的普通公路。
一个会开车又会修车的大师傅,在那个年代,自然是高级人才,也是高薪人才,是那个年代带非常吃香的职业。
马林这边刚搞出来的蒸汽机也是如此,运转几个小时出个毛病是经常事。所以,他给每台蒸汽机都配备了10个工匠,遇到问题拿着扳手就上……
说起来,扳手、老虎钳、螺丝刀等全套工具,都被山寨王马林给山寨出来了。现在,每个北海国工匠,基本都有一个工具箱,随时用来修理各种机器。
不过,这年头没有太多品种的机器,只有一种山寨版的瓦特蒸汽机,很粗苯那种。因此,北海国工程师的工具箱里,没有太多大小各种型号的扳手和螺丝刀等。因为,蒸汽机就一种,大家准备一种型号的工具就足够了。
虽然这种机器经常趴窝,但是,有了机器在,马林就能干很多事了。比如,马林念念不忘的钻枪管和钻炮管!
只要设置好导轨,找好质量达标的钻头,就可以开始钻枪管。虽然蒸汽机转速慢得要死,完全没法和后世的冲击钻相比。但是,只要有耐心,一天钻几根枪管还是莫有问题的。
至于炮管,马林有些不确定。因为,钻炮管需要很粗的钻头,这个很难搞定。枪管口径小,钻头也好弄,实在不行,去非洲弄点金刚石来当钻头就行。而炮管……哪来那么大金刚石啊……
不过,也不是不行,马林可以用耐磨的高锰钢制作特大号钻头。然后,给低碳钢钢柱进行钻管。只是,高锰钢过热就会变软。因此,使用一会儿就得停下来冷却下,免得高温软化后没法使用。甚至,会让钻头变形。如此一来,钻炮管速度可能会很慢。但是,这样加工出来的火炮,质量绝对杠杠滴。
马林记得,普法战争时期,克虏伯火炮就是用压力很大的水压机反复锻打的钢柱,使得钢柱内部结构变得非常紧密。然后,再进行钻孔,最后得到了质量很好的克虏伯钢炮,揍得法军生活不能自理。
只不过,目前好像不太用得上。用铁模铸炮法弄点青铜炮就够用了,那么好的锻造炮,造出来也是浪费。因为,现在并没有后世那种膛压很高的大威力炮弹。以现在黑火药和铁球炮弹的需要,铸造炮足够用了。
倒是枪管,可以考虑钻一批。毕竟,锻打卷制的枪管真的质量一般。为了保证安全,往往锻打卷制的枪管管壁需要做得很厚。这样,就无形中大大增加了重量。士兵们背着沉重的步枪,也挺耗体力的。若是换用锻造钢棍钻孔的枪管,就不需要弄那么厚重的枪管了,重量上可以省下来不少。
比如穆什克特大火枪,重量高达10千克左右,也就是20斤!而马林弄出来的0.76英寸口径的仿褐贝斯步枪,重量也在5千克以上,也就是十几斤。
而后世的钻孔枪管的近代步枪,比如汉阳造,因为采用了钻孔枪管,总重才3.16千克,比目前北海国通用的仿褐贝斯轻了两千克左右。
当然,汉阳造的口径也小了不少。毕竟,那是用无烟火药的。不过,如果采用钻孔枪管的话,给枪身减重一千克以上肯定能做到。
而且,马林现在就能够制造单基的无烟火药——b火药。虽然产量不大,但是,也可以配套钻出几根小口径枪管来用一用。比如,可以用来做米尼步枪……
黑火药时代,线膛枪最大的麻烦,就是火药残渣太多,难以清理。若是滑膛枪,倒也无所谓。打完一磅铅制作的子弹,随便用通条捅一捅,甚至灌水清洗下就成。而线膛枪,很多火药残渣是直接卡进膛线里的,很难清理。而且,还有挂铅的危险。
马林记得,在老美的南北战争时期,美军的线膛枪,平均射击100发后,就要集中清理一遍。否则,膛线被堵死,容易引起炸膛。就算是使用19世纪中期杂质最少的黑火药作为枪弹发射药,每隔250发子弹的射击后,也必须对枪管进行一次大清理。不然,炸膛的话,可能会被炸残……而南北战争时期的医学水平……嘿嘿,腿部中弹就锯腿,胳膊中弹就锯掉胳膊……而且,还是理发师操刀……
早期的马克沁机枪,也有这方面的问题,所以一直无法推广。马克沁机枪平均每分钟能射击600发子弹每分钟,可黑火药时代,每隔250发子弹就要清理一次枪管。也就是说,马克沁机枪只能打25秒,就需要停下射击,对枪管进行一次大清理……这不扯淡么?
所以,马克沁虽然在1883年就设计出了机枪,可一直到了无烟火药普及后,才算真正有实用效果。
什么?你说加特林机枪南北战争时就出现了?拜托,那是多管机枪,一挺机枪有七八根枪管,且一开始射速只有200发每分钟。就算射击了1分钟,平均每根枪管才射击了二三十发子弹,完全来得及清理枪管。
所以说,高射速的机枪,直到无烟火药推广后,才有实用价值。但无烟火药膛压比黑火药大多了,所以,需要更结实的锻造钻孔的枪管。
因此,马林才打算用还不算稳定的蒸汽机,给他钻一批锻造钻孔枪管出来,专门给使用无烟火药的神射手部队使用。至于普通火枪手,还是先用着锻打卷制的普通沉重枪管吧。反正,黑火药膛压低,锻打卷制的枪管也足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