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马林的密信后,爱德华大喜过望:
“马林果然是个诡计多端的人!”
要是马林听到这句话,肯定会直翻白眼——你能换个词形容么?“足智多谋”多好听……
但实际上,在爱德华眼中,马林就是个诡计多端的人,而不是什么“足智多谋”。根本原因在于——爱德华并不相信马林。
当初,爱德华借助马林的兵力夺取英格兰王位,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没别人能够帮他做到这件事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爱德华就相信马林了,哪怕他的性命都是马林救的。在爱德华看来,马林所图的,不过是封地。当然,还有让儿子娶他的女儿玛格丽特公主获得英格兰王位的可能。
总之,马林是外人,一个有着利益诉求的外人。所以,马林不是“足智多谋”的,而是“诡计多端”的……
但是,爱德华又不得不承认,马林的计谋能力真强,总能想到他想不到的好办法。
对于这个据马林说学自华夏的“劝进”模式,爱德华是真心喜欢。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爱德华“既想抢夺苏格兰王位,又想获得好名声”的不合理的需求。
虽然说,“劝进”模式真正的聪明人肯定能看得出来。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说白了,“劝进”模式只是糊弄老百姓,收取民心的,免得以后百姓造反。至于大贵族看不看得出来,那不重要,只要苏格兰老百姓被忽悠住了就行了……
最关键的是——爱德华也不需要永远忽悠住苏格兰百姓,只要忽悠住他们十年八年的,等苏格兰局势彻底稳定下来了,就算百姓们反应过来,也迟了。那时候,爱德华在苏格兰的统治都稳定了,造反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只有失败一条路可走。
……
之后,爱德华找那几个被俘的苏格兰大贵族们“谈心”,要求他们主动支持自己成为苏格兰国王。而作为回报,爱德华将会保证他们的安全,以及富贵。
因为小命此刻掌握在爱德华手里,这些苏格兰贵族又能说什么呢?所以,几个人都捏着鼻子答应跟爱德华一起演一出“劝进”的戏码……
然后,在伦敦,当着多国使者的面,几名被俘的苏格兰大贵族,很不要脸地演绎了一出“苦劝”爱德华当苏格兰国王的闹剧戏码……
围观的欧洲几个大国的使者,直接惊得差点掉了下巴——卧槽,抢夺苏格兰王位,还能这么玩?爱德华这厮是大都会伦敦城里的老炮儿?真会玩啊……
在众位使者不可思议的眼神中,几位为了活命和保住荣华富贵的苏格兰伯爵们,豁了出去,开始了飚戏模式……
“爱德华陛下,如今苏格兰王位空悬,最正统的国王已经被约翰斯图尔特那个混蛋谋杀,而那个混蛋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现在苏格兰群龙无首,一片混乱啊!只有您这样有道德、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关键是有实力的伟大的‘五有’国王,才配得上担任苏格兰的国王啊!”“德高望重”的马尔伯爵亚历山大厄斯金率先发话。他用的是欧洲贵族通用语——拉丁语。
“是啊,是啊,我们谁都不服,就服您!只有您,才是苏格兰最合适的国王!”罗斯伯爵约翰莱斯利也不甘落后。
“纵观全世界,都没有比您更适合当苏格兰国王的人了啊!”而向来低调的巴肯伯爵约翰,也夸张地附和道。
……
需要指出的是,巴肯伯爵(earlofbuchan)约翰,全名也叫约翰斯图尔特,算是斯图尔特家族的成员。但是,他们是旁支。因为,第一代巴肯伯爵,是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初代国王罗伯特二世的四儿子的后代。而罗伯特二世之后,还有罗伯特三世,接着是詹姆斯一世,再接着是詹姆斯二世、三世、四世……
虽然他姓斯图尔特,但从王位继承法的顺位上看,他的顺位远低于詹姆斯二世的外孙阿兰伯爵詹姆斯汉密尔顿。因为,在欧洲,女儿也有继承权。就算公主不能直接当女王,公主的儿子,继承顺序,也远在家族旁支成员之上……
……
爱德华见到几位苏格兰伯爵说得“情真意切”,要不是知道是假的,差点被感动。看到几位对手在飚戏,自己也不能落后啊。于是,他伤感地说道:
“天妒英才啊,想当初,在送詹姆斯四世陛下回国的时候,我们促膝长谈,谈了一整夜……詹姆斯四世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好国王。在回去之前,他还和我说,要让苏格兰和英格兰世代友好呢。甚至,我们曾约定,若是詹姆斯四世陛下生下儿子,我再生个女儿的话,我们可以结为儿女亲家呢……没想到……没想到……”说着说着,爱德华演技爆炸,居然眼里满是泪水……
“呜呜,詹姆斯陛下,你死得好冤啊!没想到,英明如您,居然会死在一对歼夫银妇手里!”爱德华居然真哭出来了,让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如此情真意切,不像是伪装的啊……
但是,几个苏格兰伯爵却是心里都在冷笑……
为啥?因为他们几个当初亲眼见证了爱德华和詹姆斯四世秘密签署互相继承王位的秘密条约的。虽然不知道爱德华为什么没把那份条约拿出来,但显然,这几个来自苏格兰的伯爵大人,都怀疑是爱德华下的手。但是,刺杀是在爱丁堡附近发生的,他们也有些拿不准。
……
“陛下节哀!”
这时,几位苏格兰伯爵反倒是劝起了哭泣中的爱德华。没办法,他们要是不配合,没准会有生命危险……
爱德华好不容易止住哭泣,然后义正言辞地拒绝道:
“爱德华何德何能(马林给设计的台词,太东方化了,但很‘官方’),能得诸位高看?这苏格兰王位之事,再说吧!”显然,爱德华是按照剧本第一次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