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叛军达奚珣部驻汴州陈留,达奚珣麾下李庭望寇略宋州。
十二日,李光弼进兵太康,得当地豪绅陶元指路,率兵围而剿,破斩李庭望于惠济河,杀方奕、侯勇二将,救出宋州刺史令及其官吏。
十四日,李光弼兵临雍丘,雍丘守将谢元不敢与战,坚守不出。李光弼使计使谢元误以为达奚珣的援军赶到,待他出城接应时,四下里唐军军伏兵杀出,夺了雍丘。
十八日,汴州陈留内大街小巷都沸沸扬扬地传播着东部诸郡望风而降,安禄山惨败哥舒翰,逃入芒砀山的消息。
达奚珣觉得汴州大势已去,收缩战线,在李光弼尚未收拢对陈留的包围圈时,主动放弃陈留,向洛阳撤退。
李光弼却早已在达奚珣西退的路线上设下埋伏,达奚珣退至中牟,唐军四面杀出,斩首近乎两万,生擒达奚珣,兵不血刃夺取陈留。
“漂亮!”
听到这里,裴旻忍不住赞叹出声:这个达奚珣是司州洛阳人,进士及第,授河南县尉,累迁中书舍人,拜礼部侍郎,累迁吏部侍郎。后来出为滑州刺史,迁荆州长史,拜正议大夫、河南尹、上柱国,封南阳县开国子。
朝廷对于他不薄,但是在王晙、杜暹兵败之后,达奚珣惧死投降了安禄山。
达奚珣是投降安禄山身份地位最高的官员。
裴旻继续听着。
二十一日,李光弼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攻打郑州,却分兵从酸枣渡河攻打河阳。河阳守将猝不及防,为李光弼攻克。
二十三日,李光弼从河阳出兵攻打偃师。洛阳史思明无法坐视偃师失陷,率兵出城救援偃师。
李光弼本就打着围点打援的念头,趁着史思明立足未稳,果断出击。史思明不敌败走。
二十五日,偃师为李光弼攻陷。
至此,李光弼一举占据了弘农、卢氏、河阳、偃师,将洛阳包围了起来,同时他还攻取了陈州宛丘、汴州陈留,将河南一分为二,彻底孤立了许州与曹州的叛军。
这一一手极为高明,叛军入主中原时间不长,人心不稳,一旦缺少了上面权威的直接控制,肯定和墙头草一样,哪边风来了就向哪边倒。
短短半月,李光弼几乎将叛军占据的河南中原一地,尽数收复。
裴旻也忍不住拍案,说道:“身先百战之锋,气盖万夫之敌,横行河洛,六军辟易,不外如是。若无争功一事,我自当亲自修书嘉奖,只是现在,哼哼!”
夏邑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夏邑附近有一芒砀山,那里可大有说头。
芒砀山,古称砀山,又称“仙女峰”,因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闻名于世,是千里豫东平原上唯一的山群、丘陵。
哥舒翰将安禄山往夏邑引,显是选择了芒砀丘陵作为主战场。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安禄山难逃一败了。
李泌才智超凡,只是听了一个夏邑,便将未来的战局猜了一个大概。
安禄山麾下的主力是八千曳落河。
曳落河突厥语是“壮士”的意思,每一个人都是安禄山一手选拔并养为假子,是从奚族、契丹之中选择出来的豪勇之士。
当年与信安郡王李祎一战。
李祎被逼出战,心存死志,激励将士与安禄山决死。
在战术上李祎一点不弱下风,反而压了安禄山一筹,他输就输在安禄山麾下的这八千曳落河之上。
李祎麾下的兵马挡不住曳落河的攻势,战术掩盖不了实力的差距,最终给冲破了中军,被逼得自尽。
曳落河擅骑善射,在这丘陵之中,却发挥不出自己因有的实力。
同时哥舒翰麾下的剑南军都是从川蜀本地招募的勇士。
川蜀之地,山林茂密,蜀中健儿,人多果劲,登山涉水如履平地,最善于徒步山林作战。
芒砀丘陵虽不是山林,地势却是险峻,适合徒步作战。
显然更加适合剑南军的发挥。
李泌放心离去,他离开了哥舒翰,去郭子仪所在的河内怀州。
郭子仪是阻击安禄山北去的最后防线,哪怕哥舒翰胜算极大,也不能掉以轻心。
何况哥舒翰即便胜了,也未必能够将安禄山这个贼首擒住。
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坐镇幽州,安禄山只要回到北地幽州,将会给天下带来更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