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旻却顾不得那么多,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焉能为了怕背负骂名,而让错误的政策祸害天下。
两天时间,户部、吏部上上下下近乎两百官员都在加班加点的干活。
到了约定的时日,吏部尚书、户部尚书都盯着通红的眼睛,抱着厚厚的统计账本向裴旻汇报。
看着两人的表情,裴旻也给予了他们一个满意的笑容,说道:“辛苦了,你们先下去消息,有什么问题,我再来找你们。”
裴旻看着吏部尚书编写的账本不住的点头,花了半日功夫,他才看完吏部的记载。
搂了搂有些发酸的眼睛,这账本里全是数字,看着些数字,实在伤眼睛,裴旻继续翻开户部整理的资料,发现宇文融了解了他的想法意图。
宇文融统计的资料很有针对性,唐初分州为上、中、下三等,但到了现在共有四辅、六雄、十望、十紧、一百九十个上州、二十九个中州、一百八十九个下州。
宇文融将四辅、六雄、十望、十紧全部舍去,一百九十个上州,选择其中末尾的九十州,然后将中州、下州统筹起来。
而剩余的州县,他又舍去那些富豪地主,只是针对行脚商人、工人、农民这匹较穷的人士。
改良价就是为了让穷困的农民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让手工业者负担的起米粮的价格,能够吃得上饱饭,他们才是利益相关者。
至于那些地主、富豪粮价的高低,对他们影响不大。
看到宇文融给的答案,裴旻也不能不赞叹,宇文融尽管思想迂腐,很讨人厌,但是他的政治才华,确实很不错。
将尚书省的官员都聚集起来,众人用了一夜时间,根据天下百姓自身的经济平均情况,定下了米粮的价格。
青齐谷六文一斗,较之原来的四文,涨了两文,两京米一斗二十文,面三十五文……
裴旻也知道这个价格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但他能做的只能是尽量的公允,问心无愧的公允。
订好了价格,裴旻直接以宰相的身份写成奏章,传报中书省,中书省最后传到了门下省,公诸天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
裴旻没有跟贺知章细聊礼部的事情。
礼部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在裴旻眼中,除了科举考试与藩属、他国外交值得重视,其他的都不感兴趣。
在裴旻最初的影响下,科举的越发的给重视。现在科举已经到了宁缺毋滥的地步,从原来的一年一试,演变成了三年一试,以便于精益求精。
今年不是科举年,科举没有什么好过问的。
至于外交,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弱国无外交,强国握命途。
唐王朝越发强大,周边的诸国大多仰着唐王朝的鼻息生存,各个温顺如狗,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贺知章倒是一脸喜悦,自己看着成长的小兄弟,出将入相,完成了他人一辈子都可能做不到的事情,真心诚意的为之感到高兴,想着庙堂上的一些事情,说道:“礼部这边你大可放心,老哥哥一定会配合您这位新晋的尚书左仆射。吏部、工部的两位尚书是老哥哥的好友,老哥哥已经给他们打了招呼了。兵部杜尚书那边,他跟你是一路人,想必也会配合你的行动。只是户部那边,你可要多多在意,宇文尚书怕是不会好好的配合。”
听着贺知章说着这些琐事,裴旻心底也有小小的感动,笑道:“贺老哥放心,宇文尚书现在就跟惊弓的小鸟一样,我跺个脚他都得抖三抖。我现在用他才,不需要他服气我。只要我不给我添事,那就留着。要是惹麻烦,那就直接踢出去。”
贺知章见裴旻完全掌控局面,笑道:“如此看来,倒是我多虑了。”
“老哥哥最近跟徐铭可还有联系?”
裴旻问的却是徐铭的消息。
贺知章听裴旻重新说起此事,叹道:“有的,他举家搬迁到襄阳去了,说是避避风头。可惜了,如此一个人才,就这样埋没了……”
如裴旻当初预想的一样,徐铭解开了陈年往事,固然给了杨婕妤、王鉷致命一击,却也将自己搭了进去。
人就这样,有些时候,情愿一无所知。
真要知道了一切,告密人都会跟着遭罪。
徐铭很机敏的选择明哲保身,事发之后,去官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