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宗处理着族中事物,骨力裴罗大步走进了王帐。
“今日收获不小,我足足从阿布思那里抢来了五百匹骏马,给父汗出出气。”
阿布思就是李忠献,只是他们回纥习惯以阿布思称呼。
承宗大喜过望,问道:“我儿是怎么做得到?没有过界吧?”
“嘿嘿!”骨力裴罗古怪的笑道:“孩儿用的是美马计,用了八十头母马,将对方的马群吸引了过来,根本没有侵入地界。”
承宗上前抱着自己最钟爱的儿子,笑道:“我儿当真智勇双全,真给为父出了口恶气。”
承宗原本就跟李忠献有仇,李忠献又常常收留吐蕃残部,令之利益受损。
承宗早有覆灭之心,一直暗自试探唐王朝的底线,也一直挑衅李忠献,希望激怒他而诱使他出手。
李忠献脾气暴躁,很容易上头。一但他先动了手,承宗就有足够的理由将之灭了。
骨力裴罗今日之举,并不过界,却能起到挑衅奇效,让承宗大感欣慰。
“继续,我儿要想尽一切办法,激怒那个莽夫,我就不信他能忍多久!”
骨力裴罗拍着胸口去了。
就在承宗为此高兴之际,裴旻的书信也抵达了回纥的王庭。
承宗一脸肃穆的看着面前的信,就这样坐着,一时间竟不敢拆,脑中浮现那个青年,在自己十万族人的围困之下,逼迫自己杀了自己的兄弟……
双手吃力的将信封拿到面前,小小的信居然显得重量十足。
缓缓的拆开,信里的内容很简单,叙旧都没叙。
白字黑字就写了短短的一句话:听闻可汗与我朝奉信王不睦,旻愿与可汗、奉信王会猎于乌德山。
乌德山就是回纥汗庭王帐所在之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
不管承宗跟李忠献有多少矛盾,李忠献已经归顺了唐王朝。
承宗在这种情况下跟李忠献叫嚣,显然没有顾忌在背后的唐王朝,或者是想试探试探唐王朝的底线。
目前来说,唐王朝还是需要承宗这个盟友的。
毕竟回纥这个盟友的存在,与唐王朝百利而少害。
唐王朝有今日之盛,回纥也出力不少。
当然不是指力量上的支持,而是各种牛马等物。
回纥能够一统北方草原,离不开唐王朝的扶持,回纥也算是投桃报李,常以马、牛、羊、驼、貂皮等进贡,数量之大,动辄千、万,甚至数万。
尤其是战马,现在唐王朝四分之一的军马皆由回纥提供的,还有四分之二是自己马场生产,余下的四分之一是葛逻禄、突厥、契丹等各族的进贡与马市买卖。
要知道现今唐王朝的军马拥有数额高达七十万匹,而回纥的四分之一就意味着十数万匹战马是这位盟友提供的。
还不能怎么计算,要不是回纥最初进贡给唐王朝诸多优良的种马,唐王朝也做不到自产三十数万军马。
当然唐王朝也没有亏待这盟友,回纥所需的粮食、葛布、药材之类的物品,并没少给。
但总的来说回纥的存在,对于唐王朝利大于弊。
也许是因为看中了这点,回纥想试一试唐朝的底线。
故而面对承宗跟李忠献的矛盾,王君毚的态度是调和。
这一点也附和李隆基的想法以及当前的大势……
裴旻早已做好有朝一日教训回纥的打算了,但同样觉得现在不是时候。
从汉朝起,曹魏、唐王朝、明王朝对于北方草原都有着绝对的压制性。
为什么如汉武帝、汉宣帝、曹操、唐太宗、唐高宗、明成祖这些堪称伟大的君王不占领漠北草原?
实在是那个地方根本就不适合汉民族居住,与汉民族而言,没有占领的必要。
在文化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漠北是没有开发的价值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