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闻风涌动(二合一)

盛唐剑圣 无言不信 4710 字 2024-04-20

得到了确认,裴敦复脸色瞬间变了。

在唐朝刑部的实权不大,基本只限于对平民及七品以下官员。

但是他们却是其中的执行机构,只要是案例,都会从刑部这里过手。

贺知章遇袭这种大案,刑部怎么可能置身事外?

这天大的案子,要是处理不好,毕竟受到裴旻的追责,他这个刑部尚书也将到头了。

这才刚刚上位没多久,裴敦复哪里甘心?

“快,立刻派人去京兆府,不,我亲自去京兆府,将刑部侍郎给我叫上,一同前去,在案子没有交到大理寺之前,权力配合京兆府……”

同时御史台也得到了这个消息!

御史台的职权有些特殊,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但他们不负责刑事诉讼的,主要的任务是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他们针对的对象是官员,一般而言,刑事案更他们是扯不上关系的。

不过御史大夫崔隐甫不敢大意。

贺知章是什么人物,人尽皆知,当世长安最风流潇洒的一批人。

饮酒玩乐,洒脱随意,而且心胸阔达开阔,从不与人结仇。

如他这样的人,私底下不可能有什么仇家,就算无心得罪了什么人,也不至于闹到生死地步。

官场上不死不休的仇怨倒是有这可能。

万一此事是因为庙堂恩怨导致的仇杀,而他们御史台却毫无所觉。

追究起来,他这个御史大夫难辞其咎。

仅一个贺知章确实不至于将事情闹得如此大,但贺知章遇袭,必将激怒裴旻。

裴旻一但发起疯来,自己焉能置身事外?

“派人通知京兆尹,我们御史台支持他们行动。若案件涉及官员,立刻传报……还有让侍御史跟着案子,随时随地,出面相助。”

在唐朝,最高的刑法机构,毫无疑问是大理寺。

至秦汉时期,大理寺的前身,廷尉就主刑狱,审核各地刑狱重案。

隋唐时期,大理寺的职权范围更广。

尤其是大理寺出了狄仁杰、徐有功这两位刑法奇才。

狄仁杰判案如神,用了一年时间,把积压案件全都清理了,涉案人员多达一万七千人,事后竟然一个喊冤的都没有。数量之多,质量之好,在当时传为佳话。

而徐有功在司法任上干了十五年,前后执正大案七百余件,救人数以万计。他既不为己谋利,也不为君主之私欲所动摇,多次为求一个公道,顶撞武则天,给武则天罢官两次,三次赐死。

在他们的出力下,大理寺威望一时无两,远远的凌驾御史台、刑部,手中所掌控的权力自然也是三司法中最大的。

现今的大理寺卿叫韦见素。

韦见素是个能臣干吏,出身于京兆韦氏南皮公房,年轻时考中进士,授相王府参军,后历任卫佐、河南府仓曹、大理寺丞、坊州司马、库部员外郎、右司兵部二员外、左司兵部二郎中、谏议大夫,并袭父爵为彭城郡公。

直至今日,大理寺卿。

韦见素的崛起,固然离不开父亲韦凑的蒙荫,却也是凭借自身的干练,一步走到今日这个地位的。

相比御史台、刑部、京兆府的清闲,韦见素可就忙碌的多。

毕竟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审核各地刑狱重案。

不只是京师长安,天下所有重大案件皆由大理寺负责的。

这些日子,韦见素在处理一件惨无人道的灭门案件,忙的是不可开交。

这突然得到贺知章当街遇袭,韦见素忍不住,身子晃了晃,带着几分悲催的以手扶额,无奈道:“韦某这是得罪谁了,这样遭罪?”

他无可奈何的拍了拍脸,顿了顿道:“灭门案,经年无果,暂且搁置。胆敢袭杀朝廷大臣,简直无法无天。立刻通知京兆府,将此案交由大理寺负责。”

这种天大的案件,大理寺是责无旁贷的。

大理寺卿徐峤忍不住道:“遇袭的可是裴郡王的兄长,此事揽到身上,岂不是由我们大理寺揽祸?”

韦见素叹道:“这种案子,就算我们不接,祸也会从天上来。既是如此,不如痛快一点,不过我们大理寺不痛快,京兆府、刑部、御史台都别想痛快!上表陛下,让京兆府、刑部、御史台一并辅助我们大理寺处理此案!”

裴旻的怒火还未涌出,因为他的关系,整个京畿的司法部门,先一步闻风涌动。

裴旻是外臣,长安的庙堂会议与之无关。

但裴旻早已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半个时辰看书,半个时辰练剑。除非有特殊情况,这种生活习惯深入骨髓,一直都未更改。

贺知章遇刺的消息传到裴府的时候,裴旻正在看《论语》。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一部古籍,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也是最能体会儒家精华的一部书。

整部书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微言大义。

裴旻穿越来最先接触的是《论语》,五年前读的最多的书,除了兵法就是《论语》,现今穿越至此,十数年了,《论语》这本书他依旧在看,文中的诸多道理,确实令人发人深省。

最经典的就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这里说的是以直报怨,并非以怨报怨。

这个直与怨,就很值得推敲。

意思明明相差不大,为何要用直而不用怨?

类似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仅以思想境界而言,孔子称一个“圣”字,是当之无愧的。

正当他看的津津有味的时候,宁泽传来了贺知章遇刺的消息。

“公子,贺尚书已经让吴远送往仁德医馆了,具体情况还不清楚。贺尚书好像并未遇险,但慌乱中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他的话还未说完,裴旻已经如一阵风一样,从他身旁飞快的掠过,直往马厩方向冲去。

贺知章的情况,他不说,裴旻并不了解多少,但是越是这样,越能显现其中危险。

尽管裴旻有些不信,有人胆敢袭杀三品大员。

为了确保万一,他还是知会了青羽盟,让他们暗中护着贺知章。

一方面是保护贺知章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想看一看贺知章到底掌握了什么东西。

却不想贼人当真胆大妄为的在这青天白日里,公然袭杀贺知章。

急促的马蹄声在大街上响起!

裴旻少见的在大街上飞驰,他的怀中鼓鼓的,正是来不及放下的《论语》,为了不干涉骑马,胡乱的塞进了怀中。

一直飞驰至仁德医馆,裴旻直接飞身下马,辛巴也不顾了,大步冲进了医馆。

在堂中坐堂的是刘神威的徒曾孙骆靖,一直以来仁德医馆坐堂的都是孙思邈的后人孙溥,但现今孙溥已经在姑臧定居,在姑臧开了一间仁德医馆,跟着梨老学习苗医。

现在长安仁德医馆由骆靖负责打理,刘神威只有在真正疑难杂症性命攸关的时候才会出手。

见裴旻进来,骆靖忙起身迎接:“郡王,贺尚书在偏院,师祖正为他医治。”

裴旻点了点头,大步走向了偏院。

这仁德药店,他来了许多次了,熟的就如自己家一样。

偏院里吴远焦急的在外边等着,屋内刘神威正在为贺知章医治。

“裴……郡王……”吴远有些惭愧。

他授命暗中护着贺知章,但还是令贺知章遇险生死不明。

“刘神医还没有出来?”

裴旻并没有责怪吴远,人力有尽时,他相信吴远尽力了。

真正需要承接怒火的是幕后的黑手。

……

长安京兆府!

现在的京兆府府尹是严挺之。

严挺之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少年好学。神龙元年,举进士并擢制科,是武则天时期的新科状元。

早年姚崇为常州刺史,见严挺之其体质昂藏,雅有吏干,深器异之。

姚崇提拔为开元朝宰相,将严挺之提拔为右拾遗。开元中任给事中,典掌贡举,获得了一致好评。也为宋璟器重,进入了京兆府。

前任京兆府府尹是裴旻的好友范宇。

他退位之后,严挺之继任其位,负责京畿周边二十二县的治安民事。

严挺之气质高雅清秀,为官认真负责,在其位上兢兢业业颇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