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封赏厚重

盛唐剑圣 无言不信 2425 字 2024-04-20

他不甘心的收回了脚步。

这时,却听李隆基的话还未说完。

“我朝有今日之盛,裴卿居功至伟,朕欲开凌烟阁,供奉裴卿画像,以彰显功绩。”

此言一出,更是让满朝文武羡慕嫉妒恨。

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

但并非只存放二十四功臣,其他各朝名臣但凡立过盖世功劳的,也会给搬入凌烟阁。

但是还是那句话,开元朝还没有一个功臣有这个先例。

不管是李隆基的谋主刘幽求、张说,还是治世奇才姚崇,治吏能臣宋璟,都不在此列。

作为一个唐朝人死了都想去的地方,江州司马的白居易,落笔就提:“凌烟阁上功无分,伏火炉中药未成。更拟共君何处去,且来同作醉先生。”仅做过三年“九品芝麻官”的鬼才李贺,也曾写诗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在凌烟阁上留下自己的画像,那是唐朝所有官员最期待的事情。

裴旻不过三十五,居然拔得头筹,成为第一个开元朝凌烟阁功臣。

怎么能不叫人羡慕嫉妒?

尤其是王鉷,他都已经傻眼了。

他满以为有机会有本事与裴旻斗一斗,但是今日这封赏让他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裴旻的面前,自己不过是一个小丑。

一个讨个圣心圣意的小丑,而庙堂上的这个人,虽跟他一样也讨得了圣心圣意,可他用的方式是煌煌大道。

凭借自己的军功实力,一步步走到了今日。

自己跟这样的人斗,有半点胜利算?

一瞬间,王鉷发现自己怂了,心底发怵,前所未有的心虚。

裴旻也想不到李隆基会给如此厚重的封赏,一瞬间都呆了呆。

李隆基很满意裴旻的反应,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作为一个王朝的皇帝,李隆基坚信一点,自己诚心以待,换来的必定是一片赤胆。

对于裴旻,李隆基也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

“至武后以来,我朝军事疲敝,以致群仇乱舞!突厥、吐蕃、突骑施等宵小,横行于世。裴卿忠义贯于神明,威惠孚于士卒,怀韩白之奇策,兼卫霍之骁勇,陷阵摧坚,机权果达。鏖斗屡合,令群丑败奔,功盖天下……”

“朕破格特封裴卿为武威郡王,加封骠骑大将军,上柱国,晋封光禄大夫,令御史大夫衔,赐丹书铁券,以彰显功绩……”

李隆基话还未说完,堂下已经一片哗然。

即便早有所传闻,李隆基会破例封王,这亲自听说,依旧忍不住讶然。

终唐一朝,极少有受封异性王的。也只有武后时期,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五人他们策划神龙政变,逼宫窜唐自立的武则天,受封五王。

余者也只有唐初战乱时期,为了安抚地方诸侯,才有异姓王一说。

武将至今,未有一例。

裴旻此次受封异姓王,无疑是开了先河。

宇文融神色大急的看着李元紘,希望他能站出来反对。

身为文臣,他就看不得武臣势大,而且对象还是裴旻,这个自己力主打压的存在。

裴旻若是受封异姓王,那权势威望提升一个台阶,他又凭什么打压?

而且还给获赐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又称“丹书铁契”,亦是民间常说的免死金牌。

有丹书铁券在手,除非是皇帝本人动了杀心,其他人几乎不可能动得了他。

以李隆基对裴旻的器重,怎么可能对之起了杀心?

一但今日裴旻成功接任异姓王,受丹书铁券,他的额全盘计划就告吹了。

但是李元紘却面无表情,无动于衷。

劝阻?

李元紘又如何不想劝阻?

但是怎么劝?

有什么理由来劝?

裴旻是现今庙堂上仅存的唯一一个从龙元勋,他的束水冲沙法造福了长江、黄河、淮河两岸百万居民,令得这十余年时间,一江两河以往经常泛滥之地,极少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