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选择此处迎接,也体现了他个人对于此次大胜的重视。
经过一连串繁杂的理解,不太习惯这方面琐事的王忠嗣、高仙芝等将,一个个都觉得比打仗还要疲累。
裴旻到是习以为常了,从容的应对一切,直至礼闭。
王忠嗣是直接回裴府休息,高仙芝、雷万春李嗣业、折虎臣、李翼德等人也去了驿馆。
裴旻却得高力士暗自传达的消息,让他休息片刻,直接进宫面圣。
李隆基显然是等不到正式的庆功宴会,打算提前跟他见上一面。
此次会晤,正好对了裴旻的心意。
裴旻回府洗漱一番,直接进了皇宫。
高力士一如既往的迎接。
随着地位的提升,李隆基早就不让高力士干这种事情了。
但是面对裴旻,高力士还是亲自来迎。
只是这一次,高力士并未如以往一样说话,而是蒙头领路。
他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如何说。
裴旻倒是找着一定的话题闲聊,都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废话。
抵达了兴庆宫,高力士入内汇报。
急促的足音响起。
李隆基人未至,笑声先达:“静远,朕的大功臣,快快进来,无需客气!”
李隆基亲自走出殿外,拉着裴旻就往殿内走去。
殿里除了高力士并没有其他人,显然是私人会晤。
李隆基现今取得的成就几乎可与太宗、高宗相比了。
因为人口劳力的关系,国家之富更在前两者之上。
如此也令李隆基尤为自满,豪气干云的说着:“朕有今日成就,静远当居首功!”
裴旻并未跟着高兴,反而愤愤不平的说道:“陛下,臣斗胆向您弹劾一人!!”
面对颜真卿的顿悟,裴旻感慨之余,也甚是欣喜。
如此人才,不好好培养,哪里对的起上苍赋予他的惊世之能?
想着日后的唐王朝行政有颜真卿,武功有王忠嗣,有他们一文一武在,谁能撼动唐王朝?
对于颜真卿的请求,裴旻自然一口应诺,说道:“子寿先生现在于青海湖拟定重开青海道,你持我令去助他,能学多少,看你自己的天赋了。”
颜真卿大喜过望,连连道谢。
裴旻想起古人喜欢评价后辈,这里也效仿先贤,给了颜真卿四个字的评价:
“王佐之才!”
裴旻在姑臧陪了妻儿母亲一个月。
李隆基请裴旻入朝的诏书也适时的送达凉州。
在这一个月里,远征在外的河西、陇右军都回到了各自的驻兵之地。
这大军凯旋而归,自是几多欢喜,几多愁。
即便是孙武、吴起、韩信这样的兵法大家都做不到零战损,裴旻自然也不行。
他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的减少伤亡。
面对那些阵亡的家属,裴旻唯有全力抚恤。
因为出现了王鉷克扣亏待阵亡兵士家属的例子,裴旻对于此事看的更重。
让人盯着不说,自己还亲自过问,
确保每一个烈士的家属都能得到应有的抚恤,同时还让人彻查之前是否有所遗漏,是否受王鉷的制度政策所破坏。
得到的消息让裴旻松了口气,也许王鉷知道厉害,四处捞钱的时候,避开了河西、陇右两地,河陇兵士的家属的抚恤是到位的。
此次李隆基并非单独召见了裴旻。
攻占青海湖的王忠嗣,奇袭玛多城,抵定胜局的高仙芝,锤震西域的雷万春,还有李嗣业、折虎臣、李翼德等将,都在召见之内。
他们一行人都赶到了姑臧,与裴旻一同进宫面圣。
裴旻再次辞别了家人,踏上了进京的道路。
公孙幽想跟裴旻同往,让裴旻拒绝了。
毕竟裴三郎需要照顾,尽管裴府中不缺人手,可母亲这个职位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