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迫入绝境

盛唐剑圣 无言不信 2384 字 2024-04-20

大殿中杂乱无章,将士们各自议论,窃窃私语之声,此起彼落。

你一句,我一句的,声音都不大,但汇聚在一起,便菜市场没有什么两样。

有此可见,吐蕃诸将此刻的心思完全乱了。

吐蕃深得唐文化的熏陶,在周边诸国中,普及率最高。

将官大多懂些军略文墨,都清楚的知道玛多城的落陷意味着什么。

达扎路恭咳了咳。

直到听到达扎路恭的提示,诸将才反应过来,一个个的都不再言语,而是焦虑的看着达扎路恭,想从他这里得到一些好的消息。

当然,他们失望了。

达扎路恭没有半点的隐瞒,直接说了当前的恶劣情况,道:“玛多城的重要不言而喻,失去了多玛城,伏俟城完全没有防守的必要。所以我决定立刻放弃伏俟城,全军撤退突围,返回逻些。”

达扎路恭的话又快又急,让吐蕃的诸将没有一点反应的机会。

一个个都有些傻眼的看着面前的统帅,有些不知所措。

达扎路恭高声道:“放弃伏俟城,所有兵士,各带十日粮草,准备好城中的所有战马,今日夜里突围……不要在让我说第三遍。”

诸将见达扎路恭已经到了盛怒边缘,不敢抗命,一个个带着几分麻木的走了。

达扎路恭看着诸将的背影,心底却打着黄昏突围的念头。

作为上位者,达扎路恭看的除了人心,还有人性。

唐军占领了多玛城,意味着他们这近乎十万兵马成为了困兽的孤军,陷入了死地。

这陷入死地的孤军,一方面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则是人心浮动,畏惧判敌。

达扎路恭相信军中的这些将官绝对不止一个在为自己谋求后路。

这是人性的悲哀,也是人之常情。

这世界有忠肝义胆,无惧生死的英烈,自然也有贪生怕死的小人。

立即选择弃城而退,就是要在恐惧滋生以前动兵,让兵士让诸将来不及恐惧,为吐蕃保留最后的战斗力。

日头慢慢高升,薄薄的晨雾也都逐渐散了。

经过近月血战,伏俟城下尸横累累。

经过这些日子的奋战,达扎路恭不得不承认一点,唐军固然与骑射一道略显逊色游牧民族,但是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却是无任何已知国家可以相比的。

不论是野战、山地战,还是攻坚战,唐军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高明先进的战术打法。

那一套先进的战术经过战场的千锤百炼,特别高明,整然有序,极难对付。

尤其是唐军的大将还是王忠嗣。

王忠嗣的战术直觉敏锐的有些可怕,只要有一点破绽,一点点的疏忽,他都能在第一时间抓住,从而趁机扩大战果。

面对王忠嗣,达扎路恭根本不敢有半点的分心。

每每临阵指挥,必将全力以赴,唯有攻势稍息的时候,才能够抽出时间来思考退敌之策。

几乎是日夜无歇,不过短短的半年,年纪轻轻的达扎路恭,两鬓甚至有了一些灰白,足见压力之大。

不过巨大压力也让达扎路恭的才能得到了磨练。

与王忠嗣这样的高手对阵切磋,达扎路恭的军事水平直线提升,应对起来越发的老练得当。

这日达扎路恭站在城头,看着一支军队从唐军军营中驰出,往南方而去,心底登时有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很快!

达扎路恭的预感变为现实!

几乎在当日,达扎路恭就得到了高仙芝奇袭玛多城的消息,整个人瞬间如晴天霹雳,呆傻住了。

玛多城是黄河的头,也是青海湖与高原上的吐蕃连接的要地。

下高原必经玛多城,上高原也必经玛多城。

玛多城一丢失,意味着高原上的吐蕃彻底失去了对青海湖的控制。

高原上的援兵,高原上的物资不可能运送至青海湖,伏俟城也成为了一座孤城,一座完全没有意义的孤城。

“怎么可能!玛多城怎么丢的,末东则怎么守的城?”

达扎路恭撕心裂肺的叫吼着。

玛多城一丢,意味着青海湖脱离了吐蕃的控制,伏俟城中的他,除了坐以待毙,没有别的路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