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仲通若有所指的道:“此战我们已经获得最大功绩了,不给节度使留口汤怎么行?章仇兼琼终究是对我恩重如山,不能忘恩负义。”
王克昭立刻醒悟,忙道:“鲜于先生果然义薄云天,小的会铭记先生大恩,以先生马首是瞻。”
鲜于仲通也不说话,只是眯着眼,看着太和城,心想:“南诏王最好识趣一些,不然就别怪你鲜于大爷下手狠辣了。”
鲜于仲通哪里有那么好的心思,他单纯就是想放过南诏一马。
这杀鸡取卵,不如养寇自重。
吐蕃不好打,南诏却是好欺负。
一口气解决南诏,远不如放南诏一条生路自在。
只要养着他,日后就不愁没有功绩可得。
故而鲜于仲通一开始就拒绝了南诏的求和:在唐军决定南征,大兵即将进入南疆的时候,南诏王皮逻阁来了一封带着乞求的口气,写了一封信,信中表明“唐军若不退兵,只有降于吐蕃。”
也是这一封信,让鲜于仲通看出了南诏上下的悲观之心,完全无视了皮逻阁的乞求,大胆的选择夜袭。
果然一战功成!
鲜于仲通哪里知道自己无心中破坏了南诏、吐蕃的计策,更不知道他的愚蠢,错过了什么。
……
最终鲜于仲通自然没有等来章仇兼琼。
鲜于仲通傻傻的等了两日,浪费了两天时间。
南诏、吐蕃原本告吹的计划,得以顺利实行。
在鲜于仲通的帮助下,南诏、吐蕃奇袭了章仇兼琼的后续大军。
因为鲜于仲通的催促,章仇兼琼根本没有料到先锋军路过的地方,会有南诏、吐蕃的埋伏。
三万五千唐军,给杀的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得到消息的鲜于仲通,趁夜逃跑……
六万南征唐军,折损四万余,有一万被俘……
南诏、吐蕃趁机攻入云南,大势劫掠……
一旁几乎必胜好局,硬生生的给下臭了。
南诏都城太和城。
“伟大的巫神,您虔诚的信徒愿意用二十年寿命换取两日时间,只要两日,只要给我两日时间。我皮逻阁会换来南诏全新的未来……”
南诏信奉鬼教,崇拜自然,巫神就是他们最大最高的神。
皮逻阁就如裴旻、许远预料的一样,早早的联系上了吐蕃,还与吐蕃结为兄弟之邦。
此次唐军出精兵六万,而南诏举国之兵,亦不过一万出头,而且六诏刚刚统一,诸诏民心不稳,双方实力完全不成正比。
不与吐蕃联盟,不得吐蕃相助,南诏根本不可能是对手。
针对唐军势大,吐蕃、南诏特地拟定了诱敌深入的计策。
但是……他们失败了!
全盘计划,让一个叫鲜于仲通的唐朝参军彻底打乱。
兵法最让人难以预测的就是他的不确定性。
就如《孙子兵法》里说的军形如水。
很多时候,一个无心之举,反而会抵定胜局。
唐朝的参军鲜于仲通就是无心中破坏了吐蕃、南诏的计策。
为了争功,鲜于仲通领着唐朝的先锋部队,长驱直入,直接一口气杀到了苍山洱海太和城下。
这种莽撞愚蠢的打法,很意外取得了奇效。
鲜于仲通打出了大唐的威慑,打得南诏、吐蕃措手不及。
依照一般的道理,先锋军的任务主要是开路。
遇水架桥,无路开路,为后续大军扫清障碍,提供一个安全安逸的进兵路线。
鲜于仲通却一反常态,直接领着一万五的唐军先锋,将后续大部队抛弃在了后边,自己一支孤军深入苍山洱海。
这反常的用兵,意外取得了效果。
依照南诏、吐蕃的原定计划是他们找机会伏击唐军的后勤辎重,然后将唐军一举歼灭。
却不想鲜于仲通都领着唐军直接杀到了苍山洱海,而唐军的后勤辎重却没有进入埋伏圈。
这一下南诏、吐蕃彻底傻眼了。
他们要是进攻鲜于仲通的先锋军,固然能打赢,却也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即便完全吃掉一万五的唐军,唐军依旧还有三万五的主力部队。